G20美欧之争:刺激政策过早退出?
张斐斐
04:35
2010-06-27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斐斐 当20国集团领导人在这个周末站在一起,共同拍摄今年第一张全家福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怀念去年此时的场景。

当时,虽然世界经济如同伦敦的初春或匹兹堡的深秋一般乍暖还寒,但是各国抱团取暖的行动让人心生暖意,可惜好景不长,在今年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之下,各国逐渐抛弃誓言,显现分歧。

这一轮争吵的双方是美国和欧洲。美国人埋怨欧洲过早地退出了刺激政策,而欧洲人则坚称他们紧缩财政是为了更稳定、更健康的欧洲经济。

美国点火

中国货币当局在19日宣布将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让人民币议题“意外”地让位于刺激政策退出,后者成为了本届G20的关注焦点。在会议前的一周,美国与欧洲,特别是德国就隔空展开了口水战。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 Domenico Lombardi说 得 透彻——美国需要一个至少是稳定,如果不是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欧洲来巩固自己本来就很脆弱的经济复苏。

“欧元走弱直接影响了美国对欧洲出口减少,美国制造商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比其欧洲的同行们更缺乏竞争力。”Domenico Lombardi这样表示。

就业、出口就像压在奥巴马头上的两座大山,在中期选举临近之际愈显沉重。

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看见欧洲的财政紧缩大军当中加入了一个不大“合群”新成员时,心中的焦急油然而生。

这种焦急很快得到了行动的印证。釜山20国财长会议结束时,人们认为各国已经就宏观政策的协调达成了一致,经济刺激政策似乎是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但是6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封给G20领导人的信打破了这一财长会议为数不多的共识。

“一些国家私人部门的需求依然较弱,在外部顺差已经很大的基础上还是严重依靠出口,这种情况让我感到担忧。”奥巴马的话重新点燃了关于财政刺激政策何时退出的争论,他似乎在特别警告德国,“我们必须再调整整顿财政政策的节奏,并从之前刺激政策过早退出而造成的消极后果当中吸取教训。”

美国人显然不希望引来“为己私利而破坏团结”的名声,因此,稍后美国战术性地宣布,奥巴马总统对于德国以及20国集团其他国家的政策总体上表示满意。之所以此时发声全为对于削减财政支出提出善意的警告。

这当然会让德国人心中暗觉不爽。历史上二战后受美国“教导”的内心隐痛支撑着其天生强烈的自尊,他们开始了猛烈地反弹。

德国反击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6月24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栏文章,为德国的财政政策辩护。他写道,德国政府知道自己肩负着推动欧洲经济的作用,但我们不用通过大量积累政府债券的方式,而是继续扮演好引领欧洲经济稳定的舵手角色。

“当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喜欢聚焦于短期的纠正措施 (correctivemea-sures)时,德国的制定者则会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过剩赤字与高通胀的风险是首要的关注目标”,朔伊布勒这样写道。

而几乎在同时,《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对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专访。比起朔伊布勒经济理论上学术语言,脸面铁青,挥舞着双手的默克尔则以极为通俗的语言告知站在对面的美国记者:德国的出口成功反映了本国公司高度的竞争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人为的强迫降低德国竞争力对谁都没有好处。

你也许很容易理解默克尔此时心中的积郁,特别是在其政党在联邦参议院中失去多数席位、支持率走低的情况之下,已经背负着因为欧盟救助计划而大掏腰包的国内政治压力,现在连欧元区的外部人都开始对德国人引以为豪的财政经济政策指指点点。

德国对于财政纪律的强调与刺激政策适时退出的主张得到了欧盟的支持,在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写给20国峰会的信中,他们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比预期得要好,所以,刺激政策是时候退出了,主流的经济学家都会同意关于财政的整顿措施应该不迟于2011年开始执行。

事实上,欧洲国家对于德国经济政策的态度很是尴尬。一方面,他们希望德国能够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扩大国内消费与需求,改变长期仅靠出口顺差的局面,实现欧盟内部经济的“再平衡”;但另一方面,身处危机之中,如果德国的财政赤字管理再出问题,对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金融稳定将是灭顶之灾。

东道国加拿大总理哈珀也于近日表态,希望20国集团都能够至力于至少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的危机减半,而一些国家的动作应该更加快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应该向其他国家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当其刺激政策退出后,将会集中精力整顿本国财政。

有些受到孤立的美国人抓住峰会的最后时机表明立场。6月24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为《华尔街日报》撰稿指出,我们必须证明降低长期财政赤字的决心,但是这不应该以短期的经济增长为代价。现在没有了经济增长,赤字水平将近一步上升,也会影响未来经济的前景。

全球性银行税?

当然,各国间宏观政策的协调是G20的常规命题,对于分歧大家心知肚明,维护本国利益也本无可厚非。而今年债务危机所带来金融监管改革倒是显得独特且拥有广泛共识。但在这封盖特纳所写的《美国G20议程》一文当中只是笼统地表示,我们需要就降低杠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金融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达成国际共识,而并没有详细点到英、法、德等国计划实施的银行税一事。

欧洲国家在此事上似乎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德国的默克尔与法国的萨科齐上周联合发表声明,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对金融交易征税。而6月23日,英国卡梅隆政府决定对银行负债征收0.07%的银行税,法德两国的财长也立即表示支持,并称也将开征银行税。

虽然美国理论上是支持征收银行税的,但是比起现在陷入银行业借贷危机的欧洲来说,显然没有必要那么痛快地表态。欧盟还一度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银行税的征收,但这一问题一直遭到加拿大、日本和巴西的反对,这些国家的银行系统在危机期间受影响较小,也没有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银行。考虑到加拿大是这次会议的主办国,分析普遍认为,在本轮会议上通过全球性的银行税也不大可能。

“我不认为这次会议后将会产生一项全球性的银行税,”英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及贸易政策参赞 DuncanSparkes这样分析道,“但是各自国家都会陆续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并采取他们认为合适的行为。另外,这次G20会议较有希望达成一个涉及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以及流动性等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