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首尔之约——美元的末日?(2)
贾尔斯·钱斯
2010-11-10 09:20
订阅
 1  |  2 

1023日,G20的财长们在首尔开会,为11月的峰会做准备,外界对此次会议的预期并不乐观。然而,当天的讨论成功地驱散了潜在的不稳定阴影。双方都表达了妥协和避免货币战的意愿。美国同意推迟将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报告向国会提交;而中国则允许财长们就放开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同一天,G20财长会议还通过了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的表决权从发达国家转移给新兴市场国家的决定。这样的转移最终在该组织内部达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5050的权力分割,然而,仍然保留了美国的否决权。这一改革将在明年正式施行,届时中国将成为IMF第三大最具影响力国家,取代了德国、英国和法国,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10月的财长会议过后,在113日,美国央行宣布它将采取第二轮的“定量宽松”( Quantitative Easing或简称QE)货币政策,以图刺激国内需求和增加就业。QE主要通过美国政府购买自己发行的国债的方式,向流通领域增加新的美元供给。美联储寄望这些巨额的新印钞票能够减少货币成本(利率),以此来鼓励消费,降低储蓄。这种方式的潜在危险很快就通过市场显现出来,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引发了美国政府发行的长期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中国,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也带头反对这项政策,因为此举无疑会使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美元贬值,其保值作用也会受到削弱。 

即将在首尔举行的峰会是否会就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前途进行讨论?20092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在中国银行的网页上发表一篇文章,声称建立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新的货币体系不再以美元而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新货币为基础,这样的货币也称“特别提款权”( Special Drawing Right或者SDR),它够为全球金融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因为“特别提款权”不再是美元这样的某一个国家货币,它其实形成了该国对持有这种货币的外国的负债。另一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个美国专家委员会也在它的报告中建议,应该改变当前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个委员会组建的目的正式是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此次韩国峰会过后,同样支持建立一种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国,将成为G20会议的轮值国。很显然,美联储最近作出的增发美元的决策会在此次峰会上引起强烈反对,因为美国和它的发达国家同盟者俨然成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阻碍者。 

韩国G20峰会也许会带来一些实质上的改变:它可能会宣告1945年以来一直统治世界的旧货币体系的终结,从而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领域权力被严重削弱的信号,也会进一步肯定G20作为一个主要的全球治理机构的日益成熟。 

又或许,它会印证很多人此前的担心:一旦G20被所有国家认真对待,这样一个庞大而多元的治理机构恐怕会分裂成不同的阵营,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之间引发一场货币战争。不管怎样,2010年的韩国G20峰会都将成为权力从发达国家体系向新世界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富布莱特学者,《中国准备好了吗?——危机后的世界新秩序》一书作者。)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