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恩的背影
吴海珊
2011-05-24 07:07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吴海珊 如果没有这次丑闻,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现在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正为解决欧债危机斡旋于各国财长之间;如果没有这次丑闻,卡恩或许会成为下一届法国总统……

可是,卡恩出事了。IMF旋即被推上风口浪尖。有声音指出,除非改革,否则这次危机就是IMF衰落的一个开始。

此外,在新的IMF总裁由谁出任的博弈战中,欧美国家之间展开拉锯,新兴国家对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劲。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必然会对IMF欧美权力均衡现状造成一定影响,但格局会改变吗?

                                      博弈

5月14日,62岁的IMF总裁卡恩被纽约曼哈顿警方逮捕。原因是他试图对一名酒店女佣实施性侵犯。

消息传出,震动法国和整个欧洲。有人说这是一场阴谋,也有人说是耻辱。

事隔两天,5月16日法国女作家巴侬也站出来,指出2003年卡恩曾试图对她性侵。据报道,巴侬的母亲和卡恩同为社会党人,巴侬是卡恩第二任妻子的教女。

同时,2008年卡恩同一位匈牙利女下属的婚外情也再度被提及。当时IMF董事会认为卡恩是“判断失误”,且未发现其滥用权力,因而并未追究。

此次事件发生后,卡恩坚持否认对他所有的指控。目前卡恩已经被保释,但是他将继续处于警方的监控之下。

不过,5月19日,卡恩还是辞职了。卡恩称“辞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IMF”。IMF发表声明,卡恩的辞职立即生效,并发布了遴选IMF总裁的基本要求。

如果卡恩不辞职,IMF的新总裁问题将会继续被拖延。这种拖延,将会让处于关键时刻的欧债危机风险变相陡增。虽然IMF第一副总裁、美国人约翰·利普斯基已经代掌IMF,但并不能指望美国人在处理欧债危机时像卡恩一样卖力,同时,利普斯基的任期将在今年8月31日结束,此前他曾表示不寻求连任。

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能浪费时间,IMF的权力真空已经对解决希腊危机带来影响。”

不仅是解决希腊危机被拖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表示,从第三季度后半季开始将会是欧洲偿债、再融资的高峰,这种再融资的高峰有可能导致欧洲流动性的收紧,可能造成市场动荡,欧洲的震荡会带动全球的震荡。

在这场博弈过程中,美国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拥有IMF 16.8%的份额,而IMF重大议题都需要85%以上的通过率,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

卡恩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挑战美元,支持欧元的货币体系,而对美国来说,当然希望欧元货币体系崩溃,重塑美元体系。或许这次欧债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过,美国的态度也“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恢复情况”。

目前美国仍面临着大量的债务问题,而且经济还没有恢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而美国仍然需要一个弱势的美元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国内的能源价格偏高,国内出现了加息以抑制通胀的呼声,加息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而美元走强,一方面可以降低能源价格,抑制通胀,又可以重建美元体系。美国也面临着一个选择。“怎么选择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求,2012大选为求连任,奥巴马必然会更重视经济的恢复,”曹红辉表示,“还会坚持弱势美元,这次只是想敲打一下欧洲。”

欧洲方面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积极协调各方,推动新总裁遴选,是欧洲国家的必然选择。欧洲国家拥有IMF 29%的投票权,如果各国达成一致,也可以达到否决的效果。

目前,新总裁人选已经开始遴选,业内预计,IMF的新掌门有望在8月确定。

                                  改革难行

这次事件中,新兴国家呼吁改革IMF的声音非常响亮。巴西和阿根廷都公开表示,IMF的总裁应该来自新兴经济体,并且多位新兴经济体的总裁人选频频被提起,包括前南非财长特雷弗·曼纽尔、墨西哥央行行长奥古斯丁·卡斯滕斯、土耳其财长凯末尔·德尔维什、新加坡财长尚达曼、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等。

不过,到目前为止IMF还是欧洲人和美国人说了算,这种情况并不容易改变。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欧洲人把持IMF,美国人盘踞世界银行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从1945年开始,IMF十届总裁都出自欧洲,其中法国人担任了四届,而第一副总裁一直是由美国人担任。而且现在正处于欧债危机关键阶段,欧洲人绝不会放手。总裁最终无论是来自美国还是新兴经济体,上任后都有可能会降低对欧洲的支持力度。

金融业内的多位专家预计,IMF新总裁“最终还是会由欧洲人接任”。

“这也是1945年以来无数次博弈的结果,他们不会放弃这个权力。”曹红辉称。

除此之外,IMF内部改革也引发讨论。1945年成立IMF的目的,在于协助稳定全球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IMF救助新兴国家的过程中,由于其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亡羊补牢的做法,以及对新兴国家提出的苛刻条件,造成了墨西哥、阿根廷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经济的恶化,使得这些国家对IMF怨声载道,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IMF一度影响力衰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IMF在货币体系重建的过程中重拾影响力,也在应对欧债危机中做了很多工作。但是,IMF的运作方式依旧逃不开经济学家的诟病。

在很多人看来,IMF更像一个研究机构,对于市场的反应是滞后的,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中央银行和市场的经济信号不对称,而IMF基于中央银行的数据做判断,并不真正了解市场的动向。

不过,金融危机并未对IMF的运作产生一些刺激作用,在那之后,IMF并没有实质性的改革,一切还是老样子。

这种改革,是指针对IMF的结构性改革,包括财政次序、基本货币体系等。根据IMF自己的计算,欧盟计划保有的29%的投票权,仍远高于其在全球GDP中20%的占比。中国的份额则远远不够,中国经济产出占全球GDP的14%,但只有6%的投票权。IMF现有的货币体系,仍反映的是二战时期体系的延续,但实际国际货币体系已发生了很大改变,从美元和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性汇率,到欧元产生、人民币强势,IMF的货币体系已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了。

不可否认,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的触动,但,是重生抑或衰落,是必选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