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王岐山与阿什顿的“较量”

订阅
2009-05-09
张斌 赵宇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赵宇新 5月7日,布鲁塞尔。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前任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的继任者凯瑟琳·阿什顿开始了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较量”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天,但内容却很长——贸易与投资、中小企业问题、关税合作、可持续发展与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安全、创新与运输……几乎覆盖了中欧双方所有的“老话题”与“新问题”。

“阿什顿为人很低调,她去年10月份上任时我曾在《卫报》网站上搜过她的资料,都没什么信息。”欧盟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而此轮对话的结果,也是同样低调。

“中欧双方非常缺乏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那样的准备和重点,这次对话将不会有很大的成果。”欧洲中心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室贸易政策分析师德雷尔女士 (Ms.Dreyer)对本报说,她在会议的第一天就给本次对话画上了“盖棺定论”似的句号。

老话题 新问题

在对话中,欧方肯定了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刺激计划,“4万亿很好,执行得也非常的快,官方3月份公布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成效。”欧盟贸易代表阿什顿向中方传递了 “示好”信号,“中国的经济企稳,对我们也会好,2009年1月份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27%。”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共识。“贸易与投资是第一个讨论议题,但是双方各执一词。”一位参加了会议的欧方代表对本报说,“这显然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欧盟驻华代表团的安博大使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虽然使各国间的贸易和投资量大幅萎缩,但中欧经贸关系的基本格局却仍未改变。目前,欧盟仍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依然是欧盟的第一大商品供应国。

据欧盟的统计,2009年1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只下降了5%,与27%这个数字相差甚远。

“中方官员显然不接受这个数字,据中方统计,1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17%。”上述参会的欧方代表表示,“中方代表强调欧盟企业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加大了在华的直接投资,将生产由欧盟转移到中国,最终产品是以出口的形式再回到欧洲。”

欧盟承认过去的四年,其对华出口以每年近13%的速度增长。

但是,欧方代表强调:“中国一个如此大的发展中的消费市场,欧盟出口仅有750万人生活的瑞士的产品仍然比出口到拥有13亿人生活的中国的产品要多。据估计,每年因为贸易壁垒损失的贸易机会使欧盟企业损失的大概210亿欧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新西兰的进出口总额或者保加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是欧盟目前对华出口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进行了“常态”的反驳,双边贸易数字并不能反映中国对欧出口商品的附加值,由于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中仍然占据很大比例,中国获得的出口收入虽然数额很大,但其中真正使中国企业受益的附加值却十分有限。

此外,正如安博大使周一所说,汇率问题也是这次对话的一个焦点话题,欧方认为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做法,造成了对欧元贬值的事实,这也是双方贸易问题的一个关键。

“如果中国政府愿意的话,他们当然可以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允许人民币对欧元升值。他们可以这样做。”上述欧盟代表说。

“我们要进行的是国际协调,而不是拒绝。尤其在目前这个时候,单方面的拒绝换来保护主义得不偿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施建淮教授说。

但是他也认为,中国经济也正面临着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上升等等问题,这时候不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拉动内需是一个过程,外需下降内需的问题就比较困难,所以最近中国汇率很难有大的调整,这是个事实。

高级别 低效率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的成效比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成果要大,虽然他们对话的官员是同等级别的。”欧洲关系委员会的FrancoisGode-ment先生在中欧高层经贸对话的第一天就做出了如此判断。

近日,他与他的同事JohnFox发表了一份题目为“中欧关系实力核审”(APowerAuditofEU-ChinaRelations)的报告,详尽剖析了欧盟对华的政策视角与问题。

FrancoisGodement分析,在上述贸易赤字和汇率问题上,美国以贸易限制条款威胁中国,并施以巨大的公众压力,迫使中国改变汇率挂靠美元的政策,同时让中国采取措施,包括派采购团到美国平衡双边贸易赤字,然而,欧盟虽然与中国进行同样级别的谈判,但是在同样的问题上却无法牵制中国。

报告指出,欧洲对中国“无条件接触”(unconditionalengagement)的政策已经不再可行,这一政策应要换成“互利接触”。“长期的接触会使中国越来越像欧洲只是欧盟一厢情愿的想法。”FrancoisGodement说。

德雷尔女士虽然也认为欧盟对华的贸易政策是弄巧成拙的,但是原因却正好相反。“布鲁塞尔只是一味对北京提出要求:开放服务,降低关税在某些领域(如汽车),统一标准,一个开放和安全的投资制度,更好的知识产权执法等等。布鲁塞尔在竞争监管和海关手续相关的问题也有野心。然而,北京不喜欢,或者不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

“欧盟的成员国太忙了,没有时间讨论如何与中国讨价还价。”FrancoisGodement说。

报告提到,27个欧盟成员国在对华经济、政治政策中四分五裂,大致分为四个集团:铁杆的工业家集团、自由贸易者、温和的商人和欧洲的忠实追随者。这四个小圈子阻碍着欧盟以一个共同、有效的声音对中国进行双边对话。

“本周的对话不太可能产生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德雷尔女士下结论似的说。

她认为,欧盟关键的成员国,如德国、法国或英国没有积极地参与这一进程。在对中国的关系上他们往往互相竞争。随着欧盟支离破碎的服务市场和投资法规,这种局面会使欧盟对中国处于一种较弱的位置。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