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汤山模式”再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言安
医院变工地
“医院都停诊好几个月了,有一天突然就来了施工队,医院一下子就成了大工地。”6月17日上午,商店老板徐大妈指着对面的潮白河骨伤科医院(简称“骨伤医院”)说。
骨伤医院位于北京顺义李遂镇各庄村南孙路1号。徐大妈并不知道当地这家小有名气的骨伤专科医院将要被改建成专门接收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感”)患者的传染病医院。她甚至还向记者抱怨说:“自从医院停诊以后,我这店生意差了好多。”
倒是距离这家医院几公里远的一处新楼盘的业主通过网络知道了这一消息,很快就在网上发帖,呼吁其他业主“向市政府反映反映,停止建立传染病医院,担心将来的传染病医院排放的废弃物会污染周边的空气和水源”。
其实5月底,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就曾公开表示要将这家医院作为定点收治甲流感患者的备份地点。只是当时并没有明确这家医院复建以后的性质。6月以来,北京每天确诊的甲流感病例不断增加,原有的两家定点医院的收治能力趋于饱和,急需准备一所备用传染病医院以应对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6月15日,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公开对媒体透露:“改造中的医院拥有300多张床位,是完全按照最新的传染病防控标准和治疗需求设计的。”这所医院未来“全职”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
至此,潮白河骨伤科医院要改建为传染病医院的说法得到官方证实。
“上面对施工进度非常关注,希望能早日完成装修,也就两三个月时间吧。”该院急诊大楼内,一位包工头说。
改建始末
潮白河骨伤科医院曾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是一家以骨伤科为主的二甲建制专科医院。2007年5月才划归为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管理,拥有450名医护人员和300张床位。由于经营不善,一年前停诊。停诊后,一些医护人员暂时难以安置,该院一些资深的骨伤专科大夫干脆自己在顺义城区开起了门诊。
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停诊以后,北京市卫生局一直想寻找机会让其复诊,毕竟这家医院在当地辖区里还能算得上大医院,拥有不错的硬件。对于如何复诊,北京市卫生局和医院管理者也达成了共识:在原有的强势专科的基础上,将医院转型为一家康复医院。
据这位人士介绍,选定朝康复医院的发展方向,也是北京市卫生局依照区域卫生规划,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研论证才确定下来的,当时也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支持。北京市卫生局认为该医院“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已不再适合未来康复医院发展的需要”,于是,去年8月份专门组织了一次对全院22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由于医院复建仍需要一大笔资金,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卫生局一直努力地为医院复建寻找资金,但并不顺利,复建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今年5月份,北京确诊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此专程视察了地坛医院并对北京防控甲流感疫情做出重要指示。作为响应,北京市政府提出“再次强化医院疫情防控管理,力争实现甲型H1N1流感患者零死亡、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的 ‘三个零’目标”,并为此将公共卫生应急资金追加到1.1亿元。
“在这次防控管理中,本来就有计划要加强周边郊区县的医院防控实力,当时就有人提出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将搁置下来的潮白河骨伤科医院复建计划进行下去,这一提议也很快得到了北京市建委的同意,但要求复建后的医院将作为收治甲流感患者的备用医院。随后,复建项目很快获批。”北京市卫生局一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
“肯定要作为专收甲流感患者的备用医院了,但还能不能继续走康复医院发展的方向,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只能由上面定夺了。”骨伤医院一位科室主任私下认为,还是希望朝康复医院方向发展好。
该院的一些医务人员则认为,政府选择骨伤医院作为备用医院,与医院便利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周边环境也有关系,这家京郊医院距离首都机场不过20公里,距离市区50公里,“是传染病医院选址比较理想的位置。”
骨伤医院在其最近一次文件中也将这次改建项目称为 “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备用医院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改造工程”。在这份项目书上,也明确透露了这次改造工程的目标是 “在医院原有医疗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可收治300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规模和医疗流程对接诊、治疗、住院等各环节及配套附属设施进行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专业化改造”。
改建工程的资金从何而来?该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透露是 “上面拨款”。记者随后向北京卫生局和建委求证,遭到拒绝。
根据那份公开的工程项目书,这次医院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4832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现状建筑加固、内部分隔及装修、增加外挂电梯、上下水管线、强弱电线路及空调系统改造等。
难比“小汤山”
潮白河骨伤医院改建为专门接受甲流感患者的传染病医院消息一经证实,就有不少人提出质疑:“为什么不去小汤山医院,为什么还要花钱再建一个传染病医院?”
6年前“非典”疫情中,小汤山医院家喻户晓。这所投资2亿、占地122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只用了7天7夜就抢建起来的医院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在2003年中国抗击SARS的战役中,创造出传染病防控史上的奇迹:50天收治680名SARS危重病人,死亡8例,死亡率仅为1.2%,为世界最低。而且因为有着一套严格的防护制度,驻守在那里的1383名官兵无一人被感染。
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小汤山医院对提高收治率、隔离传染源、提高抢救成功率、分级分类管理病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汤山医院成为北京扭转非典疫情的转折点。
这家举世闻名的传染病医院自2003年6月21日送走了最后一批病人后,6月22日正式被北京市政府接管。完成历史使命的小汤山医院的去留却成难题。留下来,担心疫潮过后,传染病发病率低致使医院生存艰难;如果不留下来,又担心如果类似SARS重症传染病疫情卷土重来,又要再次仓促重建。另外,如果保留,保留多长时间,谁来维护,维持成本等又成问题。
2005年10月,北京暴发禽流感疫情之后,北京市政府再次将小汤山医院作为集中收治人禽流感患者的定点医院。但此后,小汤山医院一部分作为一家疗养院,除担任对外门诊、干部疗养任务外,还开展干部群众体检业务,另一部分已经荒弃,完全失去曾经作为世界上最大传染病医院的收治功能。
今年4月,北美暴发甲流感疫情之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曾向媒体透露:“我们要去北京小汤山医院考察,考虑恢复的可能性。”但自此也无下文。
骨伤医院的一位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就算将医院真的改建为传染病医院,也难以和小汤山医院作出比较,首先是医院规模和功能;其次是当前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也完全不同。”这位医生认为,改建后的医院功能如何确定应该还存有变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流行病学专家对改建骨伤医院为传染病医院的做法感到意外,他觉得为防止传染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在城市郊县设立一些备用医疗点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再花很大的人力财力去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已无必要,因为SARS疫情之后的小汤山医院去留博弈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这所新建的传染病医院中也许会同样出现。

- · 资源由谁定价? | 2009-11-26
- · 山西煤改余波 煤老板维权呼声升级 | 2009-11-26
- · 国进了?民退了? | 2009-11-25
- · 疑问:增设挥霍浪费罪能否遏制公款吃喝? | 2009-11-25
- · 格林豪泰结盟艺龙 打破单体酒店签约代销模式 |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