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温商迪拜“沦陷”记(1)

订阅
21:26
2009-12-05
陈周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当海水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在迪拜的温州商人 (下文简称“温商”)就面临这种尴尬。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其遭受重创,不期而遇的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又使他们的生意、投资雪上加霜。

多位在迪拜经商、投资的温商,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生意开始企稳回升,但交易额仍只有去年同期的40%至70%,“大家都在撑着,等待经济转好。”同时,前几年一窝蜂去炒房,几乎在迪拜人均一套房的温商,正忍受着房地产市值大缩水带来的煎熬。

一位迪拜温商说,迪拜世界公司的债务危机,将会使当地经济复苏放缓,“之前有所回升的市场信心,又好像一下子被击碎了,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商人。”

有“中东门户”之称的迪拜,辐射亚、欧、非三大洲,是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也是中国商人在海外的重要据点之一。在这里,据说现有十五六万中国人,其中温商就约占10%。据统计,中国对阿联酋的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0亿美元剧增到2008年的282亿美元,中东已成为中国外贸产品的新兴市场,温商在其中功不可没。

然而,这个中国最为活跃的商人群体,却在今年市场的潮落中损失最为惨重。从俄罗斯灰色清关,到山西煤改事件,再到迪拜炒房被套,备受争议的温州资本“屋漏偏逢连夜雨”。阿联酋温州商会会长、亚洲商务卫视董事长、华星集团董事长王伟胜说:“我们都需要反思”。

商贸起家

在第一批到迪拜温商的介绍下,1998年王伟胜到迪拜进行考察,去之前他对这里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如果不行,就当一次出国旅游。”

考察中,迪拜开放的商业环境很快就吸引了他,自由港迪拜只有5%的消费税,且位处欧、亚、非中转贸易的交叉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当时,在迪拜做生意的温州人还不多,那时还是日韩、伊朗、印巴商人的天下。”

与大多初入迪拜的温商一样,刚开始王伟胜也以转口贸易为主,随后他的服装生意一度辐射整个中东甚至北非地区。这时,中国取代日本成为阿联酋最大商品进口国。2003年,王伟胜把业务扩展到鞋子、家具、床上用品等,成为不少国内厂家在阿联酋、中东地区的总代理,后来他成立了华星集团。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在迪拜政府宣传下,温州、义乌、福建等地贸易商蜂拥而入,主要销售五金电器、皮鞋、箱包、打火机、灯具等商品。随后,迪拜相继出现了中国建材城、鞋城、眼镜城,以及2004年中国人建的上千个摊位的迪拜龙城,主要为华人提供商铺租赁。

随之而来的是竞争。2004年,王伟胜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尽管销量还比较好做,但利润已急剧下降”。

王伟胜说,在高度竞争下,商贸的不确定性还是让他感觉到不安定。与他同期进入迪拜的温商,开始酝酿多行业投资或转战他国市场,其中不少人将目光锁定房地产。2005年,王伟胜也买了几处房产,同时创办了阿联酋迪拜华人网,给前去中东淘金的华人提供贸易方便,后来成为中东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随后几年,大量中国产品,仍源源不断地通过迪拜输往亚、非、欧。

王伟胜说,这些产品还是以中低档的小商品为主,之间的价格竞争比之前更加激烈,一件商品赚几毛钱极为常见。而在大型超市、商场里,几乎看不到打中国牌子的产品,“实际上很多产品也是中国制造,只不过贴的都是别人的牌子,可见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任务有多艰难。”

去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时,迪拜温商还在“隔岸观火”地说,我们没有影响。

然而,三四个月过去,他们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外商集体失踪、生意一落千丈,“火烧连营”已不能自救。今年初,恰在农历春节前夕,迪拜港的货物堆积如山,温州经销商大量甩货,“还有的企业负责人,赶往迪拜为经销商甩货。”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目前甩货只是极个别现象,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迪拜外贸稳中有升,虽然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会影响华商信心,但对贸易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尽管如此,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发生之后,迪拜城内龙城等几条批发商业街道的租金在债务危机爆发后下跌10%。一直不打折的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暗地里推出促销活动,房型170平方米的单卧豪华套房,每间夜售价现为1210美元,约为门市价2951美元的4折。颇具知名度的亚特兰迪斯五星级酒店,最近也打出了亲情价招徕顾客。

迪拜旅游公司负责人李明说,今年9月阿联酋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即使这样,除初开通时的几批游客外,之后游客一直比较少。”据统计,8月份,迪拜出境游同比下降32%,入境游同比下降45%。

李明说,今年6月迪拜官方公布,市场上有14万张空头支票,“有些商人的资金流紧张,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认为,迪拜世界公司债务危机将使迪拜贸易复苏至少推迟一年。

有人动手了

在贸易中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很多温商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房地产。

2000年,迪拜允许卖房给外国人,这意味着外国人不仅可以拥有永久产权的房产,还能拥有永久产权的土地。一位在迪拜从事房地产中介的黄姓温商说,出于经商便利考虑,少数人在当地买了房子,起初的投资味道并不重。

从2003年开始,与国内房地产价格高涨一样,迪拜的楼市也在一路看涨,于是一些寻求资本突围的迪拜温商开始大量买房,2005年前后王伟胜也买了几处房产。从2006年开始,温商开始在迪拜炒房。

王伟胜说,当时不少温州的亲朋好友闻讯赶来,大家筹集资金组成“银团”,用团购价买一栋楼或整层房。然后选出“董事长”,由他决定何时出货,赚得利润按资金比例分摊。一旦出现亏损,银团会召开“董事会”,集体决定何时出货及出货价格。“炒楼是大家合伙做生意,这种投资关系建立在信用基础上,有赚也有赔这很正常。”

这种在国内多见的温州炒房方式,也在迪拜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在迪拜,购房者多为看图买房,首付定金为房款的5%,两个月后再续交20%、签订购房合同。于是,大量投机商在两个月时间里,只要用5%房款就可赚到一倍以上的利润,当时因为在迪拜炒房,一年赚两三百万元的温州人不少。但也有一些实力型温商,选择中长线持有物业。比如迪拜“耶稣岛”别墅,2004年刚推出时一幢只卖960万元,去年猛涨到近6000万元,上涨了600%。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