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吵 争吵 争吵 什么挡在了你我之间?(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斌 张斐斐 哥本哈根大会时间已经过半,但是谈判举步维艰,几近于止步不前。是什么挡在了谈判道路的中间?中欧存在巨大的分歧。
作为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的重要两极,中欧对谈判前、谈判中以及谈判后三个阶段的热点话题又持怎样的看法?他们对另一个重要谈判代表美国的态度又有怎样的看法?对此,《经济观察报》专访了欧盟首席气候谈判代表ArturRunge-Metzger和中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代表吕学都。
谈判前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中国与美国所承诺达成的减排目标?
ArturRunge-Metzger:这是世界期待以久的两个数字。对于中国到2020年碳强度减排40%-45%的承诺,我们认为,这个目标还是比较谨慎的,并不显得那么雄心勃勃。当然,我们很关注这个目标的具体计算方法,比如说,这些数字后的经济增长预期。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如果中国延续今年大概9%的较高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按照BAU(BusinessAsUsual)标准计算,减排总量也不足以确保全球温度下降两度。
至于美国承诺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的目标,很显然只达到了之前讨论的排放义务当中的最低的标准。欧盟当然希望这个数字可以更高一些。
经济观察报:如何看待美国和欧盟的减排目标?
吕学都:希望美国的数字还能进一步提高,这最主要取决于它的参议院。至于欧盟,我们一个一个国家拿出来晾晒,欧盟现在的指标,英国减了,英国是靠北海油田帮忙;德国减了,靠的东西德合并帮忙;再看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都增长了,分别是30%、50%、70%。欧盟目前靠的是新加入进来的一些国家把总账拉低。
谈判中
经济观察报:12月8日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团长苏伟评价欧盟承诺的100亿美元的技术援助资金太低了,减排数字也太低,欧盟这样做“不厚道”。对此作何评价?
ArturRunge-Metzger: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盟现行对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援助标准是每年大概5亿-10亿欧元,而在现在我们承诺从哥本哈根之后,每年将会分配1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也就是我们的“快速启动”项目(fast-startfund-ing)。这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比我们现行的标准有很大提高。
另外,这100亿美元是欧盟官方发展援助基金每年将会花的钱。这是很大的一笔钱,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确保这些钱能有效地被发展中国家吸收和利用。之后,我们会加大援助力度,计划到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规模。
1 | 2 |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
- · 谁签订?谁放弃?新争吵即将开始 | 2010-02-03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2-01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1-29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1) | 20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