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刘迎秋:政府对民企扶持是不干预和服务

  
作者:康怡
发布日期:2008-10-1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康怡 深秋刚至,民营企业却早已一片“千里冰封”。

融资难是民营企业难以御冬的原因之一,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顽疾也让这些企业缺乏“抗冻”能力。民营企业未来应该如何走?政府应该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就此本报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

经济观察报:资金紧缺是最重要的原因吗?

刘迎秋: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是原因之一。银行也要赚钱,贷款有一个贷款成本,如果发放给大企业,一笔贷款几千万,只需要签一张单子,但是如果给小企业贷几十万,要签几十张单子,所以银行是趋向于大企业的。

经济观察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刘迎秋: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四点比较重要。

首先,从总体上说,目前600多万家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以家庭关系和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约占98%左右。家族企业要发展,要实现家族企业现代化,就是家族企业要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之上。

其次,根本的问题还是产业的选择,大部分企业都是从事与生活相关的、链条比较短、低附加值的加工业,现在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企业改造技术的能力太差。

再次,企业普遍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比较少,我们曾经做过人力资本和竞争力指数调查,回收问卷1600多份,结论就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占整个经营的投入太低。

目前民营企业走入了多元化误区,多元化是“有饭吃”的理念造成的,现在从企业发展角度讲,必须要从多元化的误区转入专业化。

最后,就是企业老板和职工要有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的,还有国际的。

总之,一个企业真的要发展,还要创造企业文化来凝聚职工和老板,但是在中国,企业的文化同时也是企业职工的文化,一定要把两者联合起来。

经济观察报:很多企业都像是为大型外资企业做配套加工的车间,一旦外企订单减少的话,企业马上就不行了,怎么解决?

刘迎秋:解决办法是:企业慢慢地积累之后,要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创新。而且未来也不是说不给别人做配套,关键是配套的要好,配套并不危险,但是要做好。

能不能长期配套下去,既要靠信誉,也要靠技术。应该用市场的办法去衡量,不要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来衡量。

经济观察报: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考虑多元化问题?

刘迎秋:企业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是可以有多元化倾向的,但不是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几亿、几十亿就开始多元化是不对的。除了规模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技术达到一个水平,资金也很充裕,人才也必备,就可以考虑多元化。

经济观察报:中国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模式是什么?

刘迎秋:我自己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第一在企业制度上要现代化;第二在企业规模上要走联合化。

经济观察报:政府在对民营企业扶持的过程中到底能做什么?

刘迎秋:第一条就是能不做就不做,不要干预企业。

第二项就是服务,企业缺什么就给什么,不要企业缺什么就卡什么。真正好的政府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而不是管理型的政府。

最后,还要进行体制改革,比如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来说,关键的问题是体制。就拿中小企业贷款公司来说,此类公司不能吸收存款,是无法运转的,是残疾的形态。

虽然这个设想是畸形状态的东西,但是目前来说是起作用的,不过并非治本之策。表面上看是中小企业缺钱,实际上是个体制问题,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政府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