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openresty
信赖国君,还是商人?(1)
张卫华
2010-08-13 12:54
订阅
 1  |  2 

现代社会中,政府凭借税收担保的良好信用,借贷成本远低于商业和个人借贷。或许你想不到,在18世纪前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国君(王室)的信用竟不如他的“子民”——商人,甚至平头百姓的信用,他们借款的利率有时高达100%。难怪亚当·斯密说,总体而言,商人比外交官可信。

已故前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合伙人悉尼·霍默(Sidney Homer)撰写的《利率史》(A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s)讲述了公元前3000年至今(2005年)很多精彩的借贷故事,包括信用极不稳定的国君们如何不惜付出高昂的成本筹集资金,用于战争和扩张。 

作为一个债券人,霍默开了固定收益分析的先河,被称为债券市场分析的先驱。从1962年起,《利率史》已出版四次,最新的一次修订由另一位经济史专家理查德·西勒完成。通过梳理漫长历史长河中利率的潮汐变化,霍默实际上是在向读者讲述信贷文化的演变,从中我们还能看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公平地说,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自由市场长期利率,只要收取得当,都能提供那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健康状态的一种动态图。战争和政治、经济灾难在图表中表现得一目了然。” 

当然,正如作者所强调,《利率史》主要目的还是“搜寻、记录并分析许多国家数个世纪时期中的通行利率本身”。在一些重要章节中,霍默试图总结出一些重要结论,比如“古代巴比伦、希腊和罗马都表现出利率似乎从最早历史时期开始下降,直到后期的商业发展阶段”;17世纪以后长期利率似乎呈现下降趋势,但20世纪的低点并非远远低于19世纪;与优惠商业信贷和个人借贷相比,国君以及政府在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超高借贷利率后开始下降,最终低于前者。 

19世纪末,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博姆·冯巴维克宣称,民族的智力水平和道义力量越高,利率就越低。100多年后的今天,现代的中央银行包括日本央行、美联储等已经实践或正在推行“零利率政策”(注意,这只是作为货币市场中的目标利率,信贷市场中的实际利率不可能为零)。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我们就能享受到日益廉价的借贷? 

历史告诉我们,利率演变趋势更多的是一种潮汐变化,它似乎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历史后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各类时段不一的周期起落,由短至三至四年的“基钦周期”,到二十年左右的“库兹涅茨周期”,到半个世纪的“康德拉捷夫长波”,以至布罗代尔自己提出的百年趋势(13世纪至20世纪共4)。这些经济周期使布氏坚信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是“一种有节奏的潮汐运动”。 

因此,至少在“智力水平”和“道义力量”上,现代人同古代人的差距,恐怕远没有历史长河中的利率和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大。 

 

糟糕的国君信用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资本主义“从技术的角度看来,其精义在负债经营”。 

何止资本主义?正如霍默在书中所言,有时信贷被认为一种现代发明,或者甚至是一种现代邪恶(三年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成了“邪恶信贷”的注脚)。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信贷就得到了普遍应用,信贷的出现比铸币还要早2000多年。而最早的历史记录表明,利息已经是一种常见、人们普遍接受的信贷附属物。 

经过了近千年的蒙昧黑暗时期——人们相信信贷始终存在,但利率资料极其困乏,从中世纪后期也就是12世纪开始,中断了上千年的利率史随着经济的扩张而逐渐清晰起来。再过一个世纪后,笔者以为信贷史上精彩的一幕开始上演:国君不惜抵押全部家底疯狂借贷,历经长达五个世纪。即使到了18世纪,其信用仍不及最佳商人的信用和自由城镇的信用,他们的借贷利率远高于后两者。 

霍默认为,城镇可以将他们的城镇财富永久抵押,并不得不承诺兑现,而且他们的信用可以代代相传,他们的收益很可靠;商人的信用实际上是用其实体资产作抵押,可以兑现,流动性好,此外,商人如无良好信用将丧失从事贸易的能力。 

国君就不同了。他们不能用子孙的信用来抵押,所以他们的信用“寿命”非常短暂,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还有战争的胜败,一旦国君驾崩,债权人将一无所得。还有,如果国君们赖账,债权人除了拒绝借款外毫无办法,子民怎能拿国君法办? 

因此,在没有足够且可执行的财产或收益(如现代政府的税收)抵押的情况下,“国君贷款的利率往往大大超过优惠商业贷款或发放给优质自由城市的贷款利率。”在后两者的贷款利率可以低至个位数时,国君的借贷利率甚至高达100% 

除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率成本外,极少数的国君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化解巨额债务,比如14世纪时法国的菲利浦四世直接将银行家流放,自己的债务从此一笔勾销。霍默引用《传道书》的话告诫放贷人:“不得借钱给强过你的人”。 

当然,国君们明白,降低借贷成本的最好方式显然不是流放银行家——相反没了银行家,他们将借贷无门——而是开发新产品,于是“岁金”、国库券等票据,乃至现代的国债等借贷工具应运而生,比如期限长达百年甚至永久存续的“岁金”可以仅付息而不还本。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