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妈祖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先行者
李灵洁
2011-02-24 12:29
订阅

国庆过后,在泉州和同学一起爬清源山,路上聊到我前一天去了“国保”泉郡天后宫,也就是祭祀妈祖的庙宇。由此自然谈起了妈祖了身世: 

妈祖原名林默,小名默娘,960年生于南唐境内半独立政权清源军辖下的泉州莆田县湄洲岛(今属福建省莆田市),那一年在中原赵匡胤黄袍加身,改元建隆。其父林愿,是当地一名官员。默娘和一般女孩子不同,不习女红,却谙习水性,熟悉海况,也通晓天文气象,可以预测天气,所以长大后在海边从事为商船、渔船引航,救助遭遇海难的船员等公益事业,也就是类似现在的NGO工作。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升天(其实是在海上救助中遇难了)。因为感念她的恩德,航海的人不愿相信这么美丽善良的姑娘已经去世,他们认为她是升天后化身为神女继续从事海难救助,之后这样的传说随着闽南人的迁徙也流传越来越广,逐渐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她成为海上守护女神,被尊称为妈祖。 

当我对同学脱口而出NGO这个词时,心里头忽然一震:“神袛在人间所做的公益事业”,这不正是我一直思考的如何理解闽台民间信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吗? 

从泉州回上海时,道经福州,在三坊七巷的书店里正好看到林国平先生的《闽台民间信仰源流》,当即买下拜读。回沪后又参考了连心豪、郑志明先生的《闽南民间信仰》和陈支平、徐泓主编的《闽南文化百科全书》,思路逐渐清晰。由于我对闽台民间信仰了解上的局限,以前还总是从古代士大夫的立场来思考这是不是淫祠淫祀。但当我站在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的台海岸边亲身感受到了台海的惊涛骇浪之后,我顿时明白了信仰海神妈祖对于以海为生的闽南人是多么地有必要。出海谋生太危险,在没有机械化船舶,帆船完全靠季风航行的年代更是有不测之险,必须有神来庇佑,自己和家人才能心安,至于为什么是妈祖,则是因为感恩。 

闽台民间信仰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固然掺杂了一些迷信落后的成分,但其核心价值观对于信仰迷失的当代中国社会仍不无裨益。闽台民间信仰的核心价值观中,除了中国各地民间信仰所共有的忠孝节义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价值观,这还是感恩。 

像上面所说渔民和海商对林默娘的救助之恩感念在心,在她去世后将其逐渐神化,成为海上守护女神——妈祖。其神化的过程,应该从林默娘去世后不久就开始了,因为在北宋末年就有对她的祭祀行为,宋徽宗赐其庙宇匾额“顺济”。到南宋时,由于宋廷南渡,福建沿海的海外贸易收入是宋廷的重要财税来源,只消一点零头就足以应付金廷的岁币之索,由此航海的地位益发重要,而航海安全又是重中之重,加上福建籍官员和学者的恳请,宋高宗绍兴年间开始加封“灵惠夫人”的尊号,此后历经元明清,由“夫人”至“天妃”,由“天妃”至“天后”,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敕封“天上圣母”。 

妈祖这种海神信仰,北宋后之所以在我国沿海地区影响迅速扩大,一方面是由于闽南人的迁徙,她升天之前做的种种善行——即当下语言中的公益事业——在闽南海商、渔民及其后代中口耳相传,经久不衰,并附会神化出越来越多的神迹,形成了一种感恩妈祖的集体记忆,而这种集体记忆也传导到了沿海地区的非闽南裔居民和部分内陆居民。 

有渔民处有妈祖,在我国境内,北至渤海之滨的营口、天津,南至三亚,处处皆有妈祖庙、天后宫。澳门的西文名字Macau,就是得名于其境内的妈阁庙。在境外,东南亚由于我国的闽粤移民后裔甚多,自不必说,即使北美澳洲也有分布,成为一种以中国人为主体的世界性的海神信仰。直至今日,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生日和九月初九升天日,在闽台各地的妈祖庙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为她庆生。2010年九月初九,我就在泉郡天后宫观看过庆祝妈祖寿诞的祭祀典礼和高甲戏。 

另一方面,正如《闽台民间信仰源流》中所说,“由于妈祖的形象既不同于人面鸟身的禺虢、禺疆、弇兹以及与之相类的不廷胡余,也不同于令人惊怖的海龙王,而是一位颇具慈母色彩、有求必应的海上守护女神”,其形象更为普通百姓所接受。龙王信仰在我国也很广泛,但龙王不仅赐福,还会降灾,妈祖出现后,龙王的人气就完全比不上专做善事的妈祖了。 

我国的公益事业并不始于妈祖,比如最晚在汉代,乡村里就有大量的“社”、“会”等互助组织,而稍晚于妈祖的范仲淹捐出其在家乡苏州的土地,创立了范氏义庄,这是我国第一个宗族内部的慈善组织。但无论是“社”、“会”,还是义庄、义学、义塾,或局限于地域,或仅惠及宗族。而妈祖的公益行为,不针对特定个人,所有遭遇海难的人她都救助,这更接近于现在NGO公益组织,所以称妈祖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先行者并不为过。 

闽台民间信仰的神袛有一府一县区域性的,如临水夫人、三平祖师、清水祖师、三山国王等,还有全境共同信奉的,除了海神妈祖之外,影响最大的是医神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原名吴夲,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生于泉州同安县白礁社(今属龙海市)。他是一名乡村医生,一生悬壶救世,治病救人无数,深受乡人爱戴,58岁时,他上山采药,不慎跌入悬崖,溘然仙逝。他去世后,乡民感念他的恩德,立庙祭祀。宋孝宗乾道年间加封“大道真人”,所以民间俗称他为“大道公”。明永乐年间,传说他下凡医好了徐皇后的病,朱棣敕封其为“昊天医药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简称“保生大帝”。从保生大帝信仰的演变可以看出,和上述的妈祖信仰如出一辙。都是神祇在人间做公益,升天后信众感恩祭祀崇拜,而后国家封诰,列入祀典加以确认。 

闽台民间信仰中的这种“公益—感恩”模式不同于佛教、道教中的“祈祷—还愿”模式,虽然两者看上去只是顺序的不同,但其实是主动被动的差异。林默娘是主动做公益,升天后,信众感念恩德,主动把她神化为妈祖。而佛陀是西来的,其在传教过程中的善行中土信众只能通过典籍的记载知晓,没有直观的印象,所以只能被动地将所求之事祷告于佛,佛若有知,施展伟力,也是被动地完成信众的心愿,然后信众再来还愿。 

道教虽然是本土的,但老君本是哲学家,三清玉帝是自然神崇拜的一种演化,张天师等强调个人的修炼,也无所谓公益。由道教演化来的各地的民间信仰,比如城隍、土地,往往曾经是本地地方官,他们很多也有恩惠于百姓,百姓也感恩,但这种恩惠更多的是代表国家权力的政府行为,和妈祖、保生大帝这种纯粹的公益行为还是不可比的。而且城隍、土地信仰局限于其行政区划内,影响远不如妈祖、保生大帝来得大。   

固然,当妈祖升天之后,信众对其的崇拜又会回到“祈祷—还愿”模式,但是信仰产生之初的“公益—感恩”模式无疑能提高此种信仰的位阶,与一般的妖精鬼怪的泛神崇拜区别开来。 

妈祖升天之后,她也没有停止在人间的善行。祭祀她的宫观,往往成为一村一社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大家捐助的香油钱,其结余部分往往就用来资助同村的贫苦人,兴建各种公益设施。这仿佛是一个奇妙的历程。妈祖以一人之力,在没有交通运输部的年代,从事着海上救捞的公益事业,而祭祀她的宫观,在传统中国的乡里社会,除了是宗教团体,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妈祖的遗志,继续着她的公益事业。而祭祀保生大帝的宫观,有些则成了乡村医生们的义诊场所,一直沿用至今,把大道公的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像妈祖这样做公益的人,特别是保生大帝这样的乡村医生,在古代肯定不止一位,为什么只有他们成为神祇了呢?这也是和闽南人的特质有关。 

闽南人的祖先自晋永嘉南渡开始,一直到五代北宋,不断从中原辗转迁徙至闽南,其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经历无数惊险。所以他们对帮助过他们的人,就怀有特别 

的感恩之心,这和早期移民北美的清教徒设立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反,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长三角、珠三角生活的人,可能这方面的感触就比较少。 

即使在今天,闽南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仍然用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在惠安县崇武镇有一座解放军庙,里面供奉的不是什么神祇,而是27位牺牲在金门战役中的战士。他们曾经救过一位名叫曾恨的小女孩,小女孩一直感激他们,耗尽毕生的精力,帮这27位恩人造了一座庙,祭祀他们,自己则从小女孩变成了老阿妈。 

另一方面,信众的感恩,也会激励一代代后来者从事公益事业。在如此悠久的公益文明熏陶之下,闽南近代能产生华侨领袖陈嘉庚这样的一代伟人就毫不足奇了。当同学们徜徉在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厦门大学白城校区时,当游客们惊叹于集美学村的恢弘壮丽时,谁曾想到,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位老人数十年前的馈赠。 

陈嘉庚先生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17岁(1891年)时,渡海至南洋新加坡随父亲学生意,20世纪初,由于欧美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轮胎的需求量大增,随之带动了橡胶种植业遍地开花,陈嘉庚果断抓住历史机遇,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当时都是英属殖民地)广辟橡胶园,成为有名的橡胶大王,迅速积聚了巨额财富。但他有钱之后并不用来个人享受,而是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办学,兴办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今集美大学就是由原集美学村中的大中专院校合并而来)。后者主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其航海学院更是把闽南人的航海史推向了新的高度。二是捐资抗战,在南洋筹集组织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运往急需的祖国。 

黄炎培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一生捐出的财富,用1955年后的新人民币统计,大约为1.5亿元。陈先生的毕生所为,足为后世景仰。他为什么能做到?除了他自身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之外,和闽南公益土壤的浸染也不无关系。 

前两年,上市公司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先生准备捐出大部分财产做公益,当时很多人质疑其动机,现在看来,曹先生虽然不是闽南人,是闽东福清人,但同属妈祖文化圈,有这样的公益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倒是某些整日在大城市锱铢必较的人想得太多了。 

除了妈祖和保生大帝的宫观,闽南还有各种神祇的祠宇。比如全国各地都有的关帝、城隍,还有其他闽南的地方神等。闽南人对这些庙宇的崇拜,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泉州下属的民营经济甚为发达的县级晋江市,高楼林立,颇有些现代城市的风范,一进泉州市区,楼宇的高度顿时低矮了许多,仍保留有大量的闽南传统建筑,这一方面说明当地文物保护工作成效卓著,另一方面,由于泉州古城之中祠宇宫观林立,当地的开发商出于自身的信仰以及对神灵的畏惧,断然也是不敢随意拆除古城中众神的居所来建造自己商品房的,即使有个别利欲熏心的,庙宇周边的居民和开发商的亲戚朋友也会阻止他这么做,因而只得在近郊的农田、荒地上从事房产开发,反过来促进了古城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本文草就之时,传来李连杰“壹基金”获得了独立的公募慈善基金资格的消息。在现代公益事业刚刚起步的中国,好好领会妈祖这位公益事业先行者的功绩,汲取闽台民间信仰中的有益养分,是慈善家和读书人的共同责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