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樊燕
樊燕
2011-03-31 12:51
订阅

某高校老师 

小时候,“新华书店”是我与书“爱的初体验”,长大后,穿行在城市之间,衷情各色小书店。因为小书店们的气质迥异,并常常收获意想不到的读本,更容易积累下 “他乡遇故知”的情结。 

不知不觉十几年间,在我的书架上,汇聚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各方神圣”,还有不断垒高的枕边书,古人云“书能香我何须花”,我常常沉浸在这番境界中。讲台之上,书籍是我滔滔不绝的素材,讲台之下,书籍是我取之不竭的源泉。 

然而,越是看书,越是觉得要读的书多得读不完,就常常提醒自己,生命有限,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多花费在读经典中,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生活值得过吗——托尔斯泰智慧日历》 

这是托尔斯泰晚年心血的结晶,他花了15年时间收集和整理名人的智慧,并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本书是他余生的至爱,正如他所说“还有什么能够比每天都与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们进行交流更珍贵的呢?”他先后三次修订此书,与圣贤进行心灵的沟通,并向读者传授人生的真谛,指明人生道路。 

因为是日历,所以不必一气读完,放在枕边,每天坚持阅读该天的内容,感觉如同每天都有一位智者在为我做切实可行的精神指导。

 

《机场里的小旅行》 

阿兰·德波顿是我近几年喜爱的作家,叹服他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赡、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充沛、妙笔生花。而这部新作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他唤醒着我那些惯常的人生经历中细腻的感受与见闻,更因为机场原本只是旅行中的过渡性空间,发生的不过是“出发”与“抵达”,但在他的眼中,却成为了一个综合各种文化面貌的博物馆。在他的笔端,机场这样充满高科技产物和金属光泽的机械庞然大物,因为每天充斥着离别和重聚的泪水,似乎也变得柔情与诗意,科技文明赋予我们的一切优势即刻无影无踪。尤其是入境大厅中等候我们已久的家人和爱人,无论平时我们表现出多坚强的模样,“我们可以对周遭千万人视而不见,但其中有少数人掌握着我们的快乐我们只要嗅到这些人的气味就可以认出他们是谁”。于我,只是这书名就勾起阅读的冲动。 

《苦难辉煌》 

起先是因为对这个从图书馆里走出的将军感兴趣,后来发现在这52万字大部头里,处于胚胎期的中共和后来的长征历程,第一次被置于全球战略博弈的大格局下,并被进行精心而深刻的梳理。他更是用雅俗共赏的文风解读历史,让历史从书斋里走出来,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前后用了整整十五年时间才完成。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从没有把雕塑和绘画当成严肃的问题来看待。他关注的“重点”在于:这个人,这件事,孩子能理解吗?喜欢吗?能通过它建立起历史、地理、艺术的映象和整体框架吗? 

《艺术史》首先告诉孩子,他们从来就是艺术的参与者,他们漫不经心的纸上点画、随手捏成的鸟窝都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只不过我当时并不知道”。森严只是艺术的一面,艺术的大门本来宽敞无比。知识的多少,有意无意间,总是会多起来,快慢而已。但只有在真框架、真精神的引领下,知识才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位置,才能成为一个人的识见,阅读他笔下的艺术史,我才发现曾经以为的僵硬的知识点竟然是如此生动鲜活。

 

《将饮茶》 

杨绛先生的书是我非读不可的,而这是一本回忆性的小书,是先生的散文名作。她的文字从来都朴实、幽默、风趣,看似平实的生活记录,却展现出深厚的写作功力,更见得到老人家的人格风骨。 

这本散文集仅有一百七十几页,除“前言”《孟婆茶》和“后记”《隐身衣》外共四篇文章,分别是:《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和《丙午丁未年纪事》,却几乎略述涵盖了作者一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面临不同人生际遇,是怎样以睿智的心态度过时而平淡,时而颠沛的人生,那些貌似轻松恬然的语调中从来都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

 

《画眼》 

对吴冠中老先生的喜爱起于画作,后来发现他的文字一样精彩,于是,先生的书成了我必须的收藏。《画眼》是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专栏“吴冠中画作诞生记”基础上结集而成的,是以一文一画的形式写自己画作诞生的一本书,几句话,便点出了“画眼”,让每一次阅读都深感艺术是相通的,与其说是在读画,读思想,不如说是在领略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心底里理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共同渊源。 

有人说,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艺术界里,吴冠中是一个典型的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艺术家,他所发表的画作、文字和言论从来都引起一轮又一轮的艺海波澜。在我的读书体验里,先生的书与画是我无论何时都能静心捧读,用以滋养心灵的一道鸡汤,在他的世界里,艺术没有疆界,生活无处不艺术。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艾柯是意大利人,是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卡里埃尔是法国电影泰斗、法国电影学院创始人。两位除同样嗜书如命之外,还同是古书珍本爱好者,对书籍代表的人类文明进程有深刻的理解,对书籍在当下的变局和处境也有洞烛幽微的观察。两人没有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而是同以爱书人的身份侃侃而谈,言谈间引经据典,对人们的诸多疑惑常有天才般的见解。除了论到网络时代对书的“扼杀”外,还环绕书的范畴展开讨论,博学之外,还透着识见与玄机。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记录了与小儿女一道学习、辨认原本看似熟悉的字词,他发觉自己未必真正知晓和懂得这些字词背后的故事和所含藏的丰富文化,慨叹“穷尽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 

 在他的引领下,不由地会细心揣摩,着意观察,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字词背后的点滴故事与细微转变,很想说,读完这本书,目睹随着时序更迭,一个字是如何被形成、被改变、被重新定义、乃至被影响、被修改、被混淆、被强调的身世履历,真的确认自己不曾识得几个字。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