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本文为第三期卷首
健忘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过去究竟是财富还是负担?
苦难让人类沉沦还是升华?
断裂换来重生还是反复?……
本期原定的主题是歌唱:歌唱青春和春天,并纪念五四!因为我们料想的人间五月天,该是一个苏醒的季节,伴随雨水、鸟鸣和碧绿的新芽。这一切是多么值得敞开胸怀拥抱,放开喉咙歌唱。
然而,当玉树传来悲鸣,举国同哀,这个春天变得昏暗和令人心碎。当天空没有飞鸟,当大地没有绿树红花,当人类失去家园,那我们的阅读、思考、梦想和希望,又有什么意义。
每次灾难来临,总会有一些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为痛苦加码。汶川的忌日紧随玉树,让这个春天尤其沉重。这让人想起那本令人惊悚的书,《寂静的春天》。那是一记久远(1962年初版)但却越来越刺耳的警钟,提醒人类的短视和健忘。
当大地震动时,人类真的是无辜且无力的吗?接二连三的大地震,将这个问题推到我们眼前,不得不面对。但是当我们去搜索和搜集相关文献时,却发现,至少在现当代中文著作里,可供阅读与思考的书目是如此之少!
于是有了本期的开篇《致一本未来的书》。作者基于自己对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的关注、挖掘与钻研,认为中华民族久经地震之苦,在其漫长历史中已经积累了关于地震的丰厚的资料、知识与经验,但却因为近些年来的体制、思维方式等等现实因素,而丢弃和丧失了许多预测和对抗地震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去年以来频发的地震,人类其实并非完全无辜,也非完全无力。作者最终将我们对抗地震的挫败,归于对科学、民主与自由之精神地违背。
这其实又切回了我们原定的主题。五四之精神,是觉醒和反思的精神,是追求科学、民主、自由等等现代价值的努力。但科学、民主与自由之背后,都应该站着一个大写的“人”!否则就是伪科学、假民主、空自由。这点在地震之灾中尤其凸显。
因此,本期的主题依然锁定对五四的追溯和纪念。但是,主调从歌唱变成沉思。金观涛先生不客气地指出,许多高喊科学与民主口号的人,其实心怀的是短视与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刘军宁先生则呼喊,在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前,请给费小姐(Freedom)以应有之地位,否则,“德先生与赛先生在中国只能是连暂住证都没有的流浪汉”。
其实痛苦的过往,既可以成为财富,也可能变成负担。关键在于你能否正视它。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过往的人,才具备拥抱未来的智慧。
- 那些好书的背后——我所了解的金观涛、刘青峰 2010-08-30
- 我们需要驯服的是自己的欲望 2010-08-17
- 文人的蛮横与武人的温柔 2010-07-22
-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发生4.3级地震 2010-07-13
- 先声药业联合慈善总会组织40名玉树孤儿游世博 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