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双品牌行走 Tesco发力商业地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雷 实习记者 思绪 作为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英国特易购(Tesco)在中国的名气远远不及美国沃尔玛和法国家乐福,特易购进入中国的时间比后两者晚了近10年。
如今,特易购正在通过一系列买地计划来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7月23日,TESCO集团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乐都汇”广场正式进驻中国大陆。tesco在京的选址工作已经结束,落户姚家园。
与之前2007年春节前登陆北京的超市业务不同,这些购物中心项目都是通过“购地自建”开展的商业地产项目,其超市业务则是以租赁物业的方式经营。
从2009年初,特易购在中国加快了扩张步伐,“购地自建”商业地产成为特易购在华业务的新亮点。记者了解,乐都汇已在中国成功签署了10余个项目,第一家乐都汇广场将于年底在辽宁抚顺开业。
TESCO地产公司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戴博特(Robert Desborough)指出,通过购地自建门店将成为TESCO在中国拓展业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从名字上就能看出端倪。特易购的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起了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乐都汇”,并没有使用“tesco”品牌。
特易购的经营模式以租赁和购地自建两线并行。这也是特易购有别于其他跨国零售商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戴博特指出,乐购集团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制定出其大中华地区的战略。 今天,在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减缓的状况下,我们依旧继续贯彻执行我们的既定方针这正说明我们集团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而且对这个市场我们很有信心。
虽然特易购的10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大部分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如秦皇岛、青岛等地,但戴博特并不认为这是特易购战略计划的特色。他认为,特易购在中国的路线图是:先覆盖沿海地区,在现有基础上向西,进入江苏、浙江等地。
他还强调,特易购是以顾客需要和城市发展指标为依据制定战略,并不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无论是一线二线或是三线城市,只要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都是愿意进入其所在市场。”
虽然计划很宏伟,但特易购仍然要面对中国本土化的挑战。分析人士强调,特易购最大的问题是了解并实现当地顾客的需求,这不光局限于零售业而且也应用于购物中心的管理。
在戴博特看来,乐购本土化战略归根结底还是关于如何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顾客。我们认为只要我们当地的顾客满意我们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我们本土化战略就是成功的。
特易购看好中国市场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市场有着足够的发展空间,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较高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吸引他们重视中国市场;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国家强调扩大内需;三是中国商业成熟度还不高,商业发达的程度与英美等国相比,有待于开发和提升。
特易购于2000年开始对中国市场进行调研,经过了大约四年的市场调研,决定对中国市场进行拓展行动。
第一轮扩张采取的是并购的方式,于2004年7月斥资1.4亿英镑(相当于21.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顶超控股乐购连锁超市50%的股权,进入中国零售业市场。随后在2006年12月,再次出资1.8亿英镑(约24亿人民币)增持乐购超市40%股权至90%,成立“TESCO?乐购”超市。
近年来,扩张的难度加大,好的商业地段已经被瓜分得所剩无几。但TESCO希望成为中国零售业霸主的欲望与日俱增。TESCO新一轮扩张,选择了与地产商的合作,开始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

- ·科尼塞克放弃收购通用旗下萨博品牌 | 2009-11-25
- ·商务部力推5城市打造“国际设计中心” | 2009-11-25
- ·政策双刃剑 中国汽车品牌整合岔路口 | 2009-11-22
- ·政策双刃剑 中国汽车产品整合岔路口 | 2009-11-20
- ·SOHO中国23.4亿元收购北京商业地产 | 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