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今日媒体观点0504
媒体观点
2011-05-04 13:24
订阅

拉登之死

拉登在“9·11”后的10年里,已无法策划、指挥如“9·11”那样的行动;拉登死后扎瓦赫里“接班”,恐怖活动仍将猖獗,但“基地”的影子,却将越来越淡、越来越隐蔽。

                                                      ——《新京报》

在本·拉丹丧生之时,其为之奋斗的阿拉伯世界中的大部分地区,正在动荡之中寻找一条“民主”的道路。……与突尼斯人、埃及人、叙利亚人、巴林人的诉求相比,拉丹的思想与想进行圣战的人所能达到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

                                                     ——《第一财经日报》

杀戮与血腥被包容,恐怖袭击被理解,恐怖主义因为针对不同的对象,仿佛有好有坏,有正义与非正义,不择手段的邪恶具有了合理性,这实在值得警惕。

                                                     ——《长江日报》

美国的力量决定了它是这个世界的“老大”,这个世界会不会越来越和平、多元、繁荣、公平,“老大”的行为是最关键的。

                                                     ——《环球时报》

在某种意义上,虽然反恐已远不是美国人关心的首要问题,但击毙拉丹使奥巴马真正成为了总统。在未来为削减赤字进行的讨价还价中,削减国防经费是他计划的核心内容,这大抵不至于被攻击为外来势力缴械美国的阴谋。严肃的美国选民和政治家们都希望,两党政治,由此回到理性的轨道。

                                                     ——《新闻晨报》

本?拉登的死对恐怖分子确实是个重大的打击,但恐怖主义是中东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不会随着某个人的死而消失。美国人得到了正义,但未来十年未必会比过去的十年更安全。

                                                     ——《FT中文网》

对美国而言,本·拉登之死的主要意义在于内政:奥巴马的连任竞选因此获得极大的政治资本。但在国际舞台上,华盛顿却面临阿拉伯民主带来比基地组织更大的挑战。最新的例子,是巴勒斯坦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开罗初步达成的和解协议。

                                                     ——《联合早报》

五道杠少年

在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下,对世界怀着相信的孩子,极容易成为意识形态的合格产品,同时丧失了成为文明人的可能。爱孩子的父母要做的恰恰相反,是要把孩子从相信变成怀疑,跳出党化官化教育的泥潭,最终成为一个懂得人生真义的人。如果做官成为孩子的天性,这不绝是梁启超先生所呼唤的能鼓动新中国之帆的少年,而是权力所有制中国的标准产品。

                                                     ——《经济观察网》

剔除那种情绪化的表达,公众对老成天才的质疑,其实反映出一种渐趋成熟的社会心态——我们生活在常态的社会中,在天才与传奇之外,我们更需要真实和常识,更需要普通的健康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

从这名学生的成长看,他其实就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图“打造”的一个“产品”,他生活在父母为他设计的环境中,甚至在用父母们的成人话语体系说话。这在短期,他可能有“领先”其他孩子的优势,有“超凡”的表现,而站在人生发展的角度,则可能在他成年后出现严重的问题。

                                                     ——《新闻晨报》

我们社会长期泛政治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低龄化的政治挂帅。小孩子系上红领巾,即开始有指导地模仿官僚化的成人政治。这种情形对一个民族的伤害是久远的,也是当下的。

                                                     ——《南方都市报》

过度早熟的社会,畸形病态之气显而易见,“官样小大人”只是个极端综合体。民众对此的激烈反应中凸显的暴力、暴戾的部分,必须予以警惕和批评,但某种程度上,这比陷入虚无的麻木又要好一点。

                                                     ——《华西都市报》

政治文化的关键词不止权力二字,更有责任、正义和公平等核心精神。放着这些现代政治理念不去学习,而去追逐官场文化之末流,这才是黄艺博现象给整个社会揭开的惊人一幕。

                                                     ——《新闻晨报》

武汉工资集体协商

要让工资集体谈判切实推进,现阶段有两个最低标准之前置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地方总工会腰板要硬,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要坚决摒弃职工涨工资就会“影响招商引资环境”的落伍思维。而且,假定后一个前置条件不能具备,前一个前置条件也就很难单独成立。拿此标准对照,“武汉样本”另有玄机和奥妙共同促成。

                                                     ——《经济观察网》

达成协议的基础上,“武汉模式”还有待落实实效的检验。而“武汉模式”基础上摸索着的集体协商机制也需要在更多的突破中完善。

                                                     ——《长江日报》

这样的工会结构是不能真的为劳动者争取利益的,而所谓“武汉模式”很难复制也就在这里,即使达成协议之后,协议会不会被资方严格遵守也是个问题。如果不能严格遵守这种协议,会商也就没有了意义。

                                                     ——《新闻晨报》

安徽电力建集资房

安徽电力建集资房是一个粗暴而突兀的切面,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一些垄断性企业的傲慢、放肆,以及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撒泼本性。当一起又一起的类似丑闻发生,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何以管住、什么时候才能管住这失控的权力?

                                                     ——《齐鲁晚报》

从根本上说,只有退去垄断行业的保护光环,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让特权企业变成普通企业,接受投资者和媒体的全方位监督,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

                                                     ——《东方早报》

武汉市清退公务员多发津补

这个群体的集体性自利,就是地方执政群体的自我谋利。执政者变成自利者,显示权力约束的严重不足,只有上级检查才能纠正问题,地方民众的主体地位显示在哪里呢?

                                                     ——《齐鲁晚报》

我们的处罚非常人性化,太宽容,太仁慈,仅仅只是要求退回去就行了——这种“退”,基本算不上什么惩罚,而是最低限度的补救。如果连“退”都不退,那法律就更没有什么尊严了,并且会对其他地方形成非常恶劣的暗示:继续发吧,没事的,不仅不受处罚,连退都不用退。

                                                     ——《扬子晚报》

权力自肥之所以在不少地方大行其道,即使遭到社会各界普遍质疑,仍能我行我素,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目前缺乏一部规范具体、标准明确的公职人员工资福利法,现有的政策和文件无力约束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自私自利之手。

                                                     ——《中国青年报》

收的时候漫无规则,多多益善,支的时候暗箱操作,游离于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监督之外,这就是长期以来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现状,武汉所发生的只是现状的一个小小缩影。

                                                     ——《南方都市报》

对于公务员津补贴的滥发,“退还”是天经地义,但也不能“一退了之”——第一,必须对“滥发津补贴”予以问责;第二,必须进一步清理并斩断导致“滥发”的利益源头和链条。

                                                     ——《青年时报》

高校生源下降

生源的持续下降,必然使一些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面临破产危险。高校破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见到民办高校的破产,而公办高校则因为制度“保护”,即使办学质量差也可以苟延残喘。

                                                     ——《新京报》

公共场所禁烟

酒后不驾车,吸烟不伤害到他人,这原本是最基本的一些文明准则,私权利要有良好的自我约束,其自由实现的底线便是对他人不构成侵扰与损伤。

                                                     ——《南方都市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