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今日媒体观点0505
媒体观点
2011-05-05 16:35
订阅

谍战剧叫停三个月

这个道理与倡导“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的人没啥关系,他们的职责从来不是考虑艺术如何,而是考虑着社会风气、道德指数以及其他——其他属于那种不能言说的东西,你懂的。……把“群众喜闻乐见”分成“群众”与“喜闻乐见”两个部分来看。……群众就是个幌子,是作为一个形容词。

                                                        ——《经济观察网》

非私营单位工资为私营单位1.8倍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好转的迹象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在分行业收入差距中,非私营单位收入分配差距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新京报》

如果非私营单位像今天这样,既安全安稳、没有危机感,工薪收入又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高于私营单位,那么这不但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而且会拉大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不但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而且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矛盾,使得中国社会经济走向迷局。

                                                       ——《新闻晨报》

公众的“纠结”也许正在于此,不能笼统地一面指责平均工资被高估,一面又指责免征额太低。客观地看,我们宁愿相信平均工资被高估,而免征额3000元左右的水平并不是低的离谱,对于个税的指责不能停留在免征额上。

                                                       ——《华尔街日报》

拉登之死

哪怕在杀死敌人时,哪怕在处死极恶罪犯时,真正尊重生命的人,也无法感觉到快感和陶醉,这是对死亡极深的(profound)恐惧和厌恶,没有这样的恐惧和厌恶,也就不可能对生命本身怀有真正的敬畏。拉登就是完全漠视死亡恐惧和生命敬畏的人,其他恐怖主义分子也是如此,他们因此才会把死亡当作手段,去攻击那些无辜的人们。

                                                       ——《新京报》

拉丹之死不会助长美国的全球霸权,只会令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更务实,更少价值取态。至于探讨拉丹之死是否隐含了社会不公义这类哲学学究问题,正如电影《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bs)反映,决策者是无须感兴趣的。

                                                       ——《南方都市报》

没有了拉丹的后恐怖主义时代很可能出现“战国化”态势,不同的极端势力在不同的旗帜下聚合起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展开攻击,其可追踪性与可预测性将随之大幅下降,而风险概率可能更大。

                                                       ——《第一财经日报》

拉登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由美国人自己给自己扶植起来的敌人。推倒萨达姆的伊拉克已经成了“基地”的乐土,眼下看,利比亚也很有潜质。那么,谁会是下一个拉登?

                                                       ——《竞报》

全球大多数民主国家及地区都认为这是反恐战争的一大胜利,在后本·拉登时代,难保其支持者不会展开恐怖报复,这意味反恐战线仍将难有止境的延伸着。

                                                       ——《中华日报》

历史不会重演。拉登已死。他所激起和触发的反应可能变为更有意识的行动,受到重新考量。对一切重大政策进行重新评估的时机已经成熟。通过人们利用这种时刻的方式,领导力将得到界定。

                                                       ——《FT中文网》

奥萨马死后,美国举国上下或许可以撇开“9.11事件”留下的心理阴影。从此,美国政府可以将经济、政治、军事各项资源投注到更加攸关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地区,却无须顾忌其他强国的掣肘。换言之,中国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今后可能会变本加厉,北京需要打点精神以资应付了。

                                                       ——《联合早报》

五四精神

青年群体应该在对五四的反思中觉醒思想、重申信仰。……独立思考,和呼吸一样重要。这不仅适用于青年,更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

                                                       ——《重庆时报》

青春朝气,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敢于质疑,具有无穷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温和宽容理性,善于独立思考,并在审慎思辨中获得进步的不竭动力。这或许应是青年人的理想气质和独特魅力。

                                                       ——《华西都市报》

随着青年公民属性的不断弱化,这种在政治文化广泛意义上的青年内涵正在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为生活所困所惑的个人,是经济生活消费者的年轻人。

                                                       ——《长江日报》

如果我们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半天假”就能简单地承载、彰显“五四”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那么,与其说是一种凸显,还不如说是一种遮蔽和耗散。

                                                       ——《青年时报》

五道杠少年

对这种完全违背公民教育精神的说法,大加表扬,只会让这个孩子误解“理想”。万一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连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不是要疯了吗?——这是反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新京报》

这个事件背后,是个社会改造教育还是教育改造社会的问题。……如果世俗社会的价值无孔不入地进入校园,那么教育的价值将无处存身,教育精神也将日渐沙漠化。

                                                       ——《齐鲁晚报》

最不满意的是这种所谓创举的动机和效果,因为它只能在孩子的心灵里灌输和强化官本位的意识。他们会把“五道杠”当成一种区别于其他孩子的标志,而且他们也已经学会了官僚们的做派,俨然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苗子”。

                                                       ——《扬子晚报》

这样的“天才”,完全毋庸为之杞人忧天,因之悲时悯世,而去耗费公众注意力。那些以鼓噪为能事、视猎奇为好玩的闲汉人等,还是赶紧歇菜,该干嘛干嘛去吧。

                                                       ——《红网》

以“单纯”治庸

所谓“单纯”,恐怕有时只是当地纪委的一厢情愿。再说,即便大学生初入官场时还很单纯,但在官场与人交往下来,难保一直都能“单纯”,以后岂不又要成被治庸的对象?如此一来,岂非“庸庸相报何时了”?

                                                       ——《东方早报》

暗访有效的关键并不是大学生们的“单纯”,而是领导们赐予的“尚方宝剑”。既然,“尚方宝剑”是赐予的,那么也是可以收回的。

                                                       ——《新京报》

徐武“被精神病”事件

一般司法强制,尚且有明确期限以及救济途径;一旦被认定为精神病强制收治,不仅恢复正常遥遥无期,救济途径更是付之阙如。

                                                       ——《人民日报》

公开“三公”支出

希望能从中央各预算部门做起,把“三公”经费的预算细化到让公众满意的程度,为地方率先垂范,而不是走走过场。在这方面,香港地区财政预算、支出情况多达数百页,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当是个很好的借鉴。
                                                       ——《广州日报》

禁烟

如果禁烟态度不端正,政府将自食其果。烟草业给了政府巨大利税,但众多烟民将让政府背上巨大的医疗负担。美国的“科学结论”应该是可靠的,中国禁烟的态度不得不端正了。

                                                       ——《中国青年报》

人口政策

当下一个决策所能产生的后果,通常要用一两代人的时间才显现出来。而那个时候如果发现问题再采取措施,同样需要一两代人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但很有可能,在这期间,诸多参数,比如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至于决策者所期待的政策调整效果很可能根本无法出现。

                                                       ——《南方都市报》

中国左派重新抬头了吗

“唱红”的思想政治角色,“打黑”的肃贪反腐作用,加上在社会、经济领域也有成效的“五大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战略,构成了“重庆模式”。相信正是因为这个模式既能保障经济增长,又能确保红色江山稳固,才能得到不少中国高层的公开支持。不过,“唱红打黑”的左派背景,加上中国近年来确有左派重新抬头之迹象。

                                                       ——《联合早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