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17
媒体观点
2011-05-17 16:09
订阅

国土部禁强拆

在一个权力冲动常常难于避免的环境中,权力如何保持节制同样至关重要。哪怕是政府权力部门手持“司法强拆”的令箭,那么一旦遭遇被拆迁人“死了也不拆”的强烈反弹,权力者是否仍然不顾一切地“死了也要拆”?这是需要节制权力才能达到平衡的。

                                                      ——《东方早报》

在巨大的利益与政绩驱动下,国土部剑指征地拆迁,或许可以划出亮光,但最后也可能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重庆时报》

在某种程度上,越是必须借助于司法,越表明基本公信力的流失。只有管住政府的手,土地的有序开发与和谐宁静,才能成为常态。

                                                      ——《京华时报》

中国该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些纠纷了,那就是压低基建规模,把经济发展从对基建的过度依赖中真正拔出来。……我们过去“拆出来”一个新中国,未来更新的中国却不能光靠拆了。

                                                      ——《环球时报》

媒体批评诸种社会歧视,媒体作为传播的平台,更应警惕自己报道中无意中流露出的那些歧视性话语。报道内容体现媒体品质,慎用文字也是媒体责任的一个标记。我们媒体人反对外在对媒体的管制,但媒体人自己不能缺了那分道义的自觉和伦理的敏感。

                                                      ——《中国青年报》

故宫三重门

这种推卸责任、缺乏自省的做法,实在有失其“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故宫作为传统文化的堡垒,不能散发出商业铜臭味;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更不能沦为财富的私人会所。这是在“三重门”事件之后,故宫最应吸取的教训。

                                                      ——《广州日报》

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处却给人一副没文化的市侩相,下设“文化公司”竟贩卖“文化”(文物)获利,这样的故宫,到底是属于公众的博物院,还是沦为了某些人的私利“紫禁城”呢?

                                                      ——《华西都市报》

故宫方面真要诚信道歉,那么最起码的责任与担当必须具备,而没有诚意的道歉,无论是对关注此事的人而言,还是对故宫本身而言,都是一种“二次伤害”:伤害了公众对故宫管理的期待,进一步伤害了故宫的声誉,也伤害了故宫方面与社会的诚信交流。

                                                      ——《东方早报》

故宫博物院,文化瑰宝也,旅游胜地也,现在正在变成喜剧工厂。一个有着中国顶级文化牌号的喜剧工厂,如同一个峨冠博带的滑稽班头。……这个社会意象由故宫提供,但也不止适用于故宫和它所在的领域。

                                                      ——《新闻晨报》

这样的举措,断然不能以“经济利益驱动”之类简单的说辞全部涵括。可以说,对民众的藐视、对文化的践踏、对财富的迷恋,在种种综合因素之下,才有了故宫这种行径。建福宫的尴尬,只是当前中国公共文化设施私利化、贵族化的缩影。

                                                      ——《FT中文网》

茅台镇强迁

本应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天职、为人民谋取福利的公权力,反过来危害群众、践踏法治,公共权力的“匪化”是可怕的。在这种权力蹂躏之下,政府还有什么公信力?社会何来公平与正义?人民幸福从何谈起?即使茅台镇打造出什么“白酒品牌展示一条街”、“国酒之心”,又为了谁,有什么意义?

                                                      ——《珠江晚报》

一些地方政府以产业升级、发展特色产业为借口,撵走原先的合法经营者,强行干涉生产经营,种种手段光怪陆离,像茅台镇这样的强迁,还只能算“小巫”。其实,提升地方形象、产业升级什么的都是表象,提升官员的乌纱帽才是本质。

                                                      ——《东方早报》

现在有个潜规则,强拆者早就做好了善后的准备:抛出替罪羊,将其免职,以此应对舆论风波。待风平浪静之后,再使其悄悄复出。茅台镇打的不外乎就是这个小算盘吧。

                                                      ——《新京报》

如果说,政绩饥渴与权力崇拜是茅台镇官员萌生“没有条件也要上”这种思维方式的原因,那么政府权力与百姓权利的严重不对等,则是“老子规划”能够出笼并得以强力推行的生态。需要研究的是:“老子”为什么就能代表“法”?甚至可以成为法律的“老子”?

                                                      ——《扬子晚报》

“白酒一条街”到底能给当地民众带来几许福祉,尚未可知。但现实却是,正在上演的“鬼子来了”式掠夺,对于民生和法治而言,无疑正遭受着一场劫难。

                                                      ——《重庆时报》

副镇长等心中确实有“法”。这个“法”,是镇政府建设让非卖酒店铺立即搬走的“红头文件”;这个“法”,是当地做出的行政命令——那盖着公章的一纸通知。执行这样的“土法”不仅能给顶头上司交代,也是为自己积累政绩。

                                                      ——《京华时报》

必须谴责的不仅是一位名叫袁仁涛的副镇长,更是他的言语和行为体现出的一种权力思维,一种打着为民做主的旗号而强行推进权力意志的危险逻辑。这种逻辑,已经在“茅台”身上高度凝聚,以致形成了经典的标本。

                                                      ——《北京青年报》

三聚氰胺赔偿基金

笔者更担心的是,这笔号称11亿元的赔偿基金从一开始就有没有足额到位过,尤其是直接赔偿后所谓的2亿元剩余款,22家涉案企业究竟有否足额支付,很可能就是一个大问号。这也是中国政治运作的常年性“病症”。否则,有关政府机构若问心无愧,为何在媒体的追问下吱吱唔唔踢皮球,中国乳品协会凭啥咬定“这是国家机密”!

                                                      ——《经济观察网》

围绕大规模侵权救济(赔偿)基金的立法,应尽快提到议程上来。唯有以法律形式对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侵权人的捐助与免诉协议等问题予以明确,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基金管理的信息公开机制,才能避免赔偿基金沦为滋生猫腻的“谜基金”。

                                                      ——《中国青年报》

摆脱政府万能,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国际通行的赔偿基金善后模式,应当是一个方向,但对此问题,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无相关规定,这也正是2亿元基金能够神秘运作,受害儿童家长、媒体却无可奈何的根源所在。

                                                      ——《新京报》

“取得患儿家庭和社会的谅解”,不是说说这么简单,总得让人看到你具体做了些什么,而挽救中国乳制品行业,也不是从自我标榜安全开始,而应该从对受害者的赔偿和善后做起。

                                                      ——《南方都市报》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加强事后问责固不可少,但公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对官员履行职责方面的“预防性约束”。

                                                      ——《新华网》

如果缺少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政绩考核的压力越大,被考核者就越容易逃避压力、选取“捷径”,让考核与初衷背道而驰。

                                                      ——《中国青年报》

粗暴执法

不是因为发生了诸如群体性事件这样的后果,才使问责成为必要;而是因为粗暴执法本身,已经构成了问责的全部理由。就像醉驾一样,它本身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需要任何实质性的“危害后果”作为入刑的前提条件——醉驾就是危害,既然是粗暴执法,就该问责。

                                                      ——《新京报》

菜贱伤农

尽管中国蔬菜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人均占有量440多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00多公斤,但菜农人均产量很低,收入自然不高。这才是菜农赔钱的根本原因。

                                                      ——《FT中文网》

卡恩离去

卡恩深陷的麻烦应该会加快改革步伐。除非他在未来几天内洗脱罪名,否则IMF很快就将拥有一个新的领导者。这位领导者(无论是男是女)不太可能立刻从希腊及其它国家的问题中脱身。但新总裁(即便是一个欧洲人)将会是一个危机后的领导者。

                                                      ——《FT中文网》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