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之树建造根基
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高级合伙人pbo.eeo@ambrosetti.eu
你听说过创新之树吗?
先让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创新之树吧。我曾在专栏中讨论过,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时代里保持创新的重要性。持续创新的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那么,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有当这一国家内的企业能够在全球化的市场中通过创新产品或服务来进行竞争时,这个国家才是创新型国家。同时,国家里的企业只有在宽松的氛围里,才能够快捷地进行运营并适应变化,从而变得创新。这也就意味着,国家里的各类机构必须以创新的方式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服务。这一点对大学来说尤其突出,学校不仅要革新教学方法和研究计划,还要针对教授和学生来培养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指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战胜对手。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将面临竞争;大家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比他人更具创新。而这样的发展趋势今天已经变得更为明显了。
这就是创新之树,树叶和花朵象征着无数不断自我创新的企业;树干代表着社会结构,国家通过各类机构来推动企业创新,培养民众的创新力;树根则是国家中每一个社会成员,他们通过努力取得创新。
在随后的三篇文章中,我将会分别讨论创新之树的树根、树干、树叶各部分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对“创新”这一关系到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也将在未来的专栏里进行讨论。我非常欢迎来自中国读者的观点。
首先,你自己是否重视创新能力。重视创新绝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决策,如果你目前并不注重创新,那么是否因为自己不相信个人的创新?但在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作为一个个体,你只有优于竞争对手,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发展。因此,如果你要想忽略创新的价值,就必须在思想和心理上找到足够的反对理由。当然,这完全是你个人的选择。
其次,如果你重视创新能力,那么第二步就是再自问:你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是否愿意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具备创新特质,但事实上并不如此。每个平凡的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能力有高低之分而已。就像在体育运动中一样,虽然拿到冠军的永远只是少数人,但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但是,如果你就此决定不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那么你也可以在此止步。
第三,如果你愿意提高创新力,要做的则是理解推动创新的机制。一般来讲,人们认为创新就是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全新方法,就像突然产生的灵感一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得到,在95%(甚至更高)的情况下,一个领域的创新解决方式常常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的。创新力更容易在多元文化和多样化的环境里形成。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接触到大量不同的理念,从而就更容易开发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人类历史上,地处交通要道和沿海的港口城市总是要比处于单一文化背景的城市繁荣和发达,过往商贾带来的不同想法为新观念和创新力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历史上每当有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所谓的“野蛮人”切断联系,这些国家就会失去革新能力并且被其他国家超过,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所谓的“野蛮人”侵占,比如16世纪的日本。
此外,压力是形成创新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你对解决某个难题的渴望越迫切,就越有可能找到答案。军事上有句话叫“穷寇勿追”,意指对陷入绝境的残敌不要去追,以避免极端危急的状态会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想法从而改变原本的战况。
理解了这些之后,你要做的第四步就是以更加宽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创新力。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都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其实则不然,创造性不只是天生的才能,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来达到。在此,我也推荐一些有助于提升创新力的简单方法。
第一,说服自己相信创新的重要性。不论你是从个人工作的领域还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你都会发现所有新的发明创造都源自创新。这种发明创造可以是一种新的武器、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思路或者一个新的方法,其核心就是“新”。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创新带来的不仅是辅助性价值,还是生存之本。如果不能够创新就迟早会灭亡。而且根据当今的发展速度,灭亡只会来得更早。
第二,说服自己相信你已经具备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做得更好。回想一下,有多少次你很骄傲于自己先于别人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再回想一下,又有多少次你已先于别人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却不敢提出来。你是有创新力的,你所要做的只是进一步提高。
第三,激励自己不断地挑战主流思想。这是最困难的一步。人类的本性和进化史都使人类更倾向于接受主流思想。人类不仅在行为上更愿意跟着他人而不是寻找不同的轨迹,就连在思想上也更易于接受主流。当大多数人都认同某个解决方法,我们提出质疑的困难度就会很高。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去思考:什么是主流的方法?是否可能找到其他新的方法?当然,我们也要试着理解为什么主流会选择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方法的正确性,方案操作最容易,还是其他的原因?
第四,即使你已经充分相信你之前规划设计的解决方案,也要促使自己不断地探索其他的可选方案。不论是在你的工作、日常生活,还是休闲之余,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也要再去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并且分析其利弊。
第五,不要轻易批评他人提出的非常规方案。即使你认为效果可能不好,也要仔细分析这些非常规方案的有用之处,弄清楚可以利用的方面(并不一定要付诸实践)。通常,当朋友或同事就我们的问题主动提出建议时,我们总是习惯于否定他人肯定自己,我们总会说:“谢谢你,但是不行,因为……”即使有些方式无法被采纳,我们也要迫使自己认真思考分析这些方案的有利之处,察看是否存在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这样的态度来获取好的建议,还能够了解不同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第六,传播创新力,培养创造的氛围。不仅要求自己创新,还要在朋友、同龄人以及同事中去传播这样的观念。多多注意自己身边有着不同思考方式的人。这样,你就会逐渐在自己周边营造出创新的氛围,使大家在知识和创新的层面展开竞争,从而通过竞争迫使自己产生更多的创新方法。
第七,使自己经常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多接触来自不同地区、国家的人,多聆听不同的声音能使自己保持创新意识,避免在众口一词的环境中活动。
在接下来的专栏文章里,你会发现,所有这些追求创新而作出的努力都将是国家或城市创新之树开花结果的根基。
- 三十年企业家:基于自由的创新 | 2008-05-24
- 一起写:“维基”概念新招 | 2008-05-24
- 人民币中间价22日再创新高 | 2008-05-24
- 福田外交新理念:太平洋变“内海” | 2008-05-23
- 瑞银计划发售新股筹资救急 |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