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百万安置房驰援 建设部灾后重建三阶段

  
作者:姜洪桥
发布日期:2008-05-26
姜洪桥

  5月21日晚上11时,北京大红门车站整整32个集装箱的房子——北京市政府紧急从储备库中抽调的简易过渡性安置房,从这里发往四川灾区。

22日,地震灾区,安县,一块34亩的草料场,北京市的援建队将在这里建起北川灾民第一个过渡房安置点。

5月18日,面对近500万受灾人口的住房需求,决策层决定各省分领任务,三个月内迅速建造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一个半月内先建造25万套。

驰援灾区

22日下午4时,北京市建委张农科委员说:“火车还在路上,明天能到。”

张农科说的是21日发出的第一批过渡性安置房。

张说这话的时候,北京援建的首个过渡性安置房四川安县项目正在准备17时的开工仪式。

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并不是个夸张的数字。汶川地震,四川倒塌房屋400万间。为此,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请求,要求尽可能援助帐篷。

“单纯就居住而言,帐篷当然也没问题,不过帐篷舒适性差,给人的也不是家的感觉,不利于民心稳定和恢复生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燕辉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灾后重建任务分为三个阶段,临时住房、过渡性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灾民可能需要在过渡性安置房中住一两年,因此安置房要以人为本,有家的温暖。”

难度是,需要提供的住房规模实在太大。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按照每套20平米标准计算,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米。按照每平米成本400元计算,需要资金80亿元。此外,还需要大量施工人员和专家提供专业服务。

5月18日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会议决定由各省紧急援建四川灾区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较小省市承担3万至4万套,较大或者实力较强省市承担5万至6万套。北京、江苏当即各认领8万套任务。

一切为了速度。5月19日一早,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召开紧急会议部署8万套过渡性安置房落实计划。北京市动员了包括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在内的8个施工水平一流的大型企业。21日,北京市建委官员和北京建工集团的专家先遣组,首抵四川。

目前,灾区现场已经集合了大批专家和300名施工人员。建工集团副总张立元说:“我们没有时间表,越快越好!”

与此同时,北京市建委与11个过渡房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并向每个企业派出驻厂代表。这种类似军代表的方式运用于民用生产上在中国已多年不见。

北京市建委保证,在6月25日前,北京可以为灾民提供超过2万套过渡性安置房。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5月19日专门召集简易房生产企业会议,当场要求他们在表格上填写产品规格尺寸,交给研究机构参考,并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尽管各企业产品用料和规格不同,但时间紧迫,暂统一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本价400元/平方米生产。

截至目前,至少重庆、北京、湖北三个省市的援建工作已在灾区展开。

温暖的家

先期入川的北京先遣组成员介绍,刚到灾区时,北京市原计划在绵阳建设第一个项目,但当地抗震指挥部认为,北川灾情最重,先遣组转而考察北川县城。北川的考察令北京的专家组失望,废墟中的北川县城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安全平整的地面用于建设过渡性安置房。一天的时间内,先遣组在灾区辗转7个地方。最终在安县找到一块占地34亩的草料场,把这里作为第一个北川灾民过渡房安置点。

选址是建设过渡性安置房的第一个难题。所幸,20日,各省援建队和四川省建设部门得到了一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详细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这是一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技术性文件。18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主持会议,要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尽快制定规范指导。该院随即抽调最富抗灾经验的专家,用两天时间完成这一关键性文件。负责统稿的刘燕辉戏称自己当了一天的 “总统”,在那一天,院里所有专家都做到了随叫随到。

按照这份导则,过渡性安置房将集中建设,以“救灾、过渡”为总原则,安全第一,兼顾舒适。具体指导原则为:考虑长远规划,不占用近期用地;优先使用操场、公园和开阔地;尽量靠近原居住区;尽量靠近原公共服务设施。

所有的过渡性安置房都是一层的轻钢建材简易房。考虑到供水不足和安全问题,安置房暂不设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采取50间为一个单元,行列式布置,设立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每1000套设立一个小学和粮油供应所,每2000套设立一个中学。

从地震发生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派出12个专家组,总计240名专家奔赴灾区,逐个房屋进行调查,鉴定房屋损坏情况、培训当地专业人员、总结建筑抗灾经验。

刘燕辉说,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将有利于修改和调整过渡性安置房的指导规范。

就在采访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打电话与刘燕辉沟通,认为可以考虑在一个月后修改导则。刘燕辉称,未来如果条件改善,过渡性安置房可以改为两套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那样,灾民的生活将更为舒适。

百万安置房驰援 建设部灾后重建三阶段

姜洪桥

369

2008-05-26

姜洪桥

  5月21日晚上11时,北京大红门车站整整32个集装箱的房子——北京市政府紧急从储备库中抽调的简易过渡性安置房,从这里发往四川灾区。

22日,地震灾区,安县,一块34亩的草料场,北京市的援建队将在这里建起北川灾民第一个过渡房安置点。

5月18日,面对近500万受灾人口的住房需求,决策层决定各省分领任务,三个月内迅速建造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一个半月内先建造25万套。

驰援灾区

22日下午4时,北京市建委张农科委员说:“火车还在路上,明天能到。”

张农科说的是21日发出的第一批过渡性安置房。

张说这话的时候,北京援建的首个过渡性安置房四川安县项目正在准备17时的开工仪式。

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并不是个夸张的数字。汶川地震,四川倒塌房屋400万间。为此,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请求,要求尽可能援助帐篷。

“单纯就居住而言,帐篷当然也没问题,不过帐篷舒适性差,给人的也不是家的感觉,不利于民心稳定和恢复生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燕辉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灾后重建任务分为三个阶段,临时住房、过渡性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灾民可能需要在过渡性安置房中住一两年,因此安置房要以人为本,有家的温暖。”

难度是,需要提供的住房规模实在太大。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按照每套20平米标准计算,总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米。按照每平米成本400元计算,需要资金80亿元。此外,还需要大量施工人员和专家提供专业服务。

5月18日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会议决定由各省紧急援建四川灾区100万套过渡性安置房。较小省市承担3万至4万套,较大或者实力较强省市承担5万至6万套。北京、江苏当即各认领8万套任务。

一切为了速度。5月19日一早,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召开紧急会议部署8万套过渡性安置房落实计划。北京市动员了包括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在内的8个施工水平一流的大型企业。21日,北京市建委官员和北京建工集团的专家先遣组,首抵四川。

目前,灾区现场已经集合了大批专家和300名施工人员。建工集团副总张立元说:“我们没有时间表,越快越好!”

与此同时,北京市建委与11个过渡房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并向每个企业派出驻厂代表。这种类似军代表的方式运用于民用生产上在中国已多年不见。

北京市建委保证,在6月25日前,北京可以为灾民提供超过2万套过渡性安置房。

据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5月19日专门召集简易房生产企业会议,当场要求他们在表格上填写产品规格尺寸,交给研究机构参考,并要求他们保质保量。尽管各企业产品用料和规格不同,但时间紧迫,暂统一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本价400元/平方米生产。

截至目前,至少重庆、北京、湖北三个省市的援建工作已在灾区展开。

温暖的家

先期入川的北京先遣组成员介绍,刚到灾区时,北京市原计划在绵阳建设第一个项目,但当地抗震指挥部认为,北川灾情最重,先遣组转而考察北川县城。北川的考察令北京的专家组失望,废墟中的北川县城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安全平整的地面用于建设过渡性安置房。一天的时间内,先遣组在灾区辗转7个地方。最终在安县找到一块占地34亩的草料场,把这里作为第一个北川灾民过渡房安置点。

选址是建设过渡性安置房的第一个难题。所幸,20日,各省援建队和四川省建设部门得到了一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详细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这是一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技术性文件。18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主持会议,要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尽快制定规范指导。该院随即抽调最富抗灾经验的专家,用两天时间完成这一关键性文件。负责统稿的刘燕辉戏称自己当了一天的 “总统”,在那一天,院里所有专家都做到了随叫随到。

按照这份导则,过渡性安置房将集中建设,以“救灾、过渡”为总原则,安全第一,兼顾舒适。具体指导原则为:考虑长远规划,不占用近期用地;优先使用操场、公园和开阔地;尽量靠近原居住区;尽量靠近原公共服务设施。

所有的过渡性安置房都是一层的轻钢建材简易房。考虑到供水不足和安全问题,安置房暂不设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采取50间为一个单元,行列式布置,设立公用的卫生间和厨房。每1000套设立一个小学和粮油供应所,每2000套设立一个中学。

从地震发生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派出12个专家组,总计240名专家奔赴灾区,逐个房屋进行调查,鉴定房屋损坏情况、培训当地专业人员、总结建筑抗灾经验。

刘燕辉说,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将有利于修改和调整过渡性安置房的指导规范。

就在采访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打电话与刘燕辉沟通,认为可以考虑在一个月后修改导则。刘燕辉称,未来如果条件改善,过渡性安置房可以改为两套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那样,灾民的生活将更为舒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