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1-22
作者:李籁思

全球性衰退无法阻止

李籁思

  2009年经济形势会有多糟?2010年会迎来反弹吗?这是步入新的一年,盘踞在人们心中的大问号。刚刚过去的2008年,世界经济急剧放缓,最后几个月甚至显现坠下深渊的险象。美国陷入衰退的全球冲击效应与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交织叠加,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去杠杆化。其结果是,伴随我们走进2009年的是更加糟糕的数据、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不利消息。

不过,低迷之中仍有曙光,诸如全球大部分经济体所采取的大尺度放松政策,包括扩大政府支出,降低基准利率等。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清晰地表达出这位总统想在上任之初就与经济衰退抗争的热切愿望。油价暴跌带来的影响不应被低估,同样不容低估的还有私营部门需求减速,看起来半年之前令全球市场揪心的通胀风险将要转变为通货紧缩,具体地说,西方面临的将是通货紧缩(deflation),东方需要解决的是通货收缩(disinflation)。

但极有可能的是,全球采取的这些政策反应,以及商品价格下跌因素,虽然是得当或者受欢迎的,但仍然不能逆转当前经济下滑的趋势。我认为,这些努力能够减轻痛苦,但无法阻止全球性衰退。

不会尽快反弹

断定我们已经度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似乎早了一点,但看起来的确是这样:G7明确宣布不会允许重要的金融机构倒闭,很多金融市场指标,比如同业拆借利率,在数月前流动性非常紧张的时候从高水平回落。但是,即使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金融行业尤其是西方的金融行业仍然处于脆弱的状态。而且,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开始反弹,清理各种衍生品市场带来的麻烦可能会持续几年的时间。

正如日本的教训所显示的,金融危机的清理阶段需耗费时日,更何况当前很多经济体将不得不与经济衰退作战。有说法称,经济衰退将暴露被审计师漏掉的数字,这是有可能的,可能性甚至很大。如果衰退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恢复迹象微弱,部分金融市场参与者可能会由于头寸或对经济复苏的希望难以为继而出现问题。

幸运的是,尽管这些问题很难避免,但还不至成为系统性的。总的说来,我们眼前的局面仍然是脆弱的,尤其是经济衰退带来坏账和核销额上升。但在银行业内部,不同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表现会参差不齐。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尽管采取了大量的刺激措施,2009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美国和英国的深度衰退之势已经形成,西欧和日本已陷入了衰退,虽然不是深度衰退,但也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低利率、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其他宏观工具可能将成为常态。

我们正需要在此种背景下判断新兴市场的形势。最近几周,随着金融市场冲击效应扩散,新兴市场对“传染”的感受更为明显。新兴经济体内部情况差别很大,深受经济开放程度,自身金融市场与外界的融合程度等因素左右。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最近几周,出口市场由放缓变成暴跌,投资计划被搁置,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融资更加困难,信贷息差居高,逃避风险的倾向未有好转。在对流动性的疯狂追逐下,原本被看好的投资组合被关闭,一些新兴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缺乏。

尽管新兴市场的情况好于西方,但仍不能对前景安然自得。对新兴市场的决策者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不可重复一年多来西方同行们走过的覆辙:忽略很多问题的早期迹象,甚至当2007年末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英国北岩银行被迫收归国有时,这两个经济体还普遍认为,问题还是会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金融危机已经度过了最坏的阶段,新兴市场不可再犯下同样的错误。正如我们在2008年所见,西方市场看到了风雨欲来的危险信号,却并未将其视作系统性崩溃的前奏。研判2009年新兴市场前景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新兴市场的形势远好于发达经济体。前者面临的是周期性经济下滑,至多是严重的周期性经济下滑,而西方经济体需要对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予以调整——即便不是所有西方经济体,至少盎格鲁-萨克森经济体必须要做出调整。观察新兴经济得出的一条规律同样适用于西方:金融危机的结果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政策反应和信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和印度采取的对策,显然他们已转向了积极主动的立场。

亚洲情况最好

显然展望2009年新兴市场经济前景时,也需要区别对待。目前看来,中东欧是问题最多的区域,不久前俄罗斯信贷评级遭下调,即为例证之一。中欧和东欧地区经济失衡状况非常严重。

最令人关注的区域是亚洲,不仅由于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十年之前亚洲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并且从那时起,亚洲区很多经济体的实力得到极大地增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震荡。现在,我们看到震荡吸收器正面临最大考验。

尽管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仍然是日本,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就日本而言,2009年的重点似乎是如何更多地盘活巨大的国内储蓄。过去15年的大多数时候,市场始终期盼着日本的家庭储蓄汩汩流出。人们看到了日元汇率的井喷,仅仅为了将要发生的货币走势的明显逆转,削弱了日本投资者的海外投资热情。1998年,美元对日元汇率曾经从147骤降到115。近期日元升值或许不会有同样的幅度,但可能具有相似的效应。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的低迷程度深于预期,并增添了通缩忧虑。或许并不令人意外,正是避险倾向促使日元升值。一切皆有可能。日元的进一步升值似将成为常态,直到日本人决定衔住子弹,投资海外。这将是贯穿2009年的一个重点。吸引日本投资者投资海外的动机,与吸引投资者回到股市的动机是相似的——那就是,亚洲经济周期性反弹的真切迹象。

反弹可能会出现在2010年,随着步入2009年,反弹是市场所期盼的,但首先需要明确危机已经是否触底,处于哪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前景将对这一判断产生重要影响。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前中国经济减速,但长期内中国经济前景仍然积极向好。出口放缓和投资势头减弱加重了短期内经济减速——但同时也促使央行数度降息,财政推出巨额刺激计划。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望取得成效,带动中国经济于2009年反弹。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仅因其规模之巨,还因其资金投向领域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将近四分之一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既可满足短期需求也可满足长期需求。同时惠农力度也很大——与其他鼓励农村地区消费的政策相一致——同时兼顾了社会保障问题。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很快地推动了财政刺激措施的实施,尽管市场对本轮经济刺激计划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但财政刺激措施有望于2009年显现效力。

印度同样也正在经历经济减速,央行剧烈减息,政府调低燃料价格。正如我们在报告中的经济预测所体现的,我们对2009年亚洲经济前景保持谨慎的判断,同时,期待会有更多经济刺激计划——如我们在中国和印度所见——将会出现在整个区域。

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经济前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一面是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持续走低的能源价格,一面是贸易融资的崩溃,席卷西方金融业的去杠杆化浪潮,以及普遍的信心失落。对经济前景信心的缺乏,部分金融市场信任的缺乏,自然并非短期内前景的吉兆。最大最紧迫的问题是贸易,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贸易形势将敦促贸易顺差经济体和高储蓄经济体刺激国内经济,提振需求。

(作者为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研究部主管,杨岩春译)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