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2-13
作者:谢良兵

一个“北漂”的理想与现实

谢良兵

  2月9日晚,元宵节。在新公司上完第一天班后,李骁勇决定不再继续干下去了。“负责培训新人的主管水平实在是太差劲,和我一起新来的那个人中午就走了”,他描述自己第一天的工作状况时,满腹牢骚。

这是一家位于北京朝阳路上的广告公司,主要业务是代理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网络竞价广告。今年23岁的李骁勇是新疆人,春节假期之后刚刚应聘到这家公司做业务员,“第一天上班我连个办公桌和电脑都没有,太不正规了”。

来北京前,李骁勇的表姐夫承诺给他找工作,于是去年5月份,还没有毕业,他就从就读的山西某旅游职业学院来到北京,住在表姐家。不过,没想到的是,不久表姐和姐夫闹矛盾,李骁勇的工作也就泡了汤。

从表姐家搬出来之后,他在太阳宫附近租了一间平房。那时,正值奥运会,所有的大型招聘会都被取消。没了表姐的帮助,求职途径有限,他便将自己的简历挂在了一家招聘网上,等待着幸运女神的降临。

很快,涉外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李骁勇,接到了北京一家星级酒店的面试通知,经过两轮面试,顺利地进入这家酒店的销售部工作,承诺的月薪是底薪1500元加提成,三个月之后,他做成了第一单生意——一个六万元的会务。

但就在这个时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谙世事的他得罪了一位同事,随后他被单位开除。李骁勇没有想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随后,李骁勇搬到了姚家园一个小区的地下室里居住,月租400元。这里聚集了很多外地来京的“北漂们”,他们大多在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工作。“经常是大半夜的回来,吵死人了。”不过,抱怨并不奏效,他只能学会适应这种嘈杂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他不停地奔波在北京的东西南北,往返于各个公司。在面试的三十多家公司中,有两家有名气的外企,但都没被录取。也有被录取的,却大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都与保险、广告、销售等有关。

李骁勇也曾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但一般都只有两三天的时间,他就选择了离开。“薪水太低,公司不正规,没有发展前途。”这是他总结的放弃这些工作的最主要的三条原因。不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去网吧上网或者在家睡觉做“宅男”。

不过,好几个月没有收入,口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一度只剩几十块钱。而这个时候,他就特别想家。他的家在新疆的一个小镇上,距离乌鲁木齐有18个小时的车程。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认为,呆上一辈子是件可怕的事情。

李骁勇的父母一直在催他回家乡工作,有些时候,他开始动摇,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觉得既然出来了,就不能这么轻易地回去。“即便混得辛苦,也得混下去。因为回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他说。

几个月的求职经历,让李骁勇几近崩溃,但他却不断地告诫自己要坚持,再坚持。

这个春节,李骁勇没能回家。春节前的某一天,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照例询问了一下他的情况,然后是劝他回去工作,最后父亲告诉他往他卡里打了一千块钱。接完电话,李骁勇说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春节假期一结束,李骁勇就又迅速投入了求职的努力当中。找到朝阳路上的这家广告公司,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力气,面试很快就通过。但第一天的上班就让他彻底地失望了。“主管要求我一天打200个电话,我上哪找去?”李骁勇说。

而薪水也成为他抱怨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月底薪800,没有提成,除去房租400,我还要不要生活费?第二个月底薪1000加提成,万一谈不成单子怎么办?”

其实,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和李骁勇同一届的同学中,有20人由学校推荐到首都机场的餐厅工作,包吃包住,月薪1200元。不过,李骁勇却不愿意接受学校这样的安排。“大学毕业去当服务员?”李骁勇反问道。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李骁勇还透露说,当初签约的20个同学,现在大多数都已经离开,也就三四个人还留在首都机场。但李骁勇的这种 “精英心态”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落差。

现实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政府预计,今年将有大约611万名大学生毕业,较2006年的413万人增加了48%。2月7日在北京国展举行的“共创未来”招聘会上,短短两天内就涌入了超过6万名求职者,而招聘会只提供大约1万个工作岗位。

在网络上,一些反映就业寒冬的帖子随处可见。比如自嘲说学士、硕士、博士之后就是烈士。再比如有这样一副对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是愿读服输……

与李骁勇居住的姚家园类似,在北京,很多城中村或城乡结合部成了刚毕业大学生、失业半失业大学生的聚居地。比如丰台岳各庄的大井、小井,朝阳区的酒仙桥、太阳宫,海淀的清河、东北旺、唐家岭……甚至远在昌平的沙河与阳坊一带也成为失意大学生的集中营。

这些村庄被媒体称为 “高知贫民村”,而这个人群则被称为“新失业群体”,有媒体甚至用“向下的青春”来形容这个群体——如果随处皆是 “向下的青春”,也就无从托起一个“向上的社会”。

政府也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试图出手缓解这种糟糕的局面。

李骁勇入职的同一天,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邹宁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这一天,他与北京翔达国际酒店签订了就业意向。从1月20日开始,他已经在这家星级酒店见习了二十多天时间。

这是北京团市委春节前夕启动的“首都大学生见习计划”成功签约的案例之一。据北京团市委大学部部长胡九龙介绍,从2008年年底,北京团市委就开始着手搞“创业见习基地”。目前在北京包括下属各区县,已征集412家见习基地,7880个见习岗位。

见习基地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方正科技集团、国家开发银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岗位也涉及多个工种,设计师、电子工程、软件开发、行政、销售、文秘、汽修工、仓库管理员等。

据胡九龙介绍,见习基地可以签约三年,并承诺每年至少保证20个见习岗位,每个岗位见习时间至少2-3个月。不同的岗位见习期从3个月到1年不等。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月足额发放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并提供食宿便利。

翔达酒店作为见习计划的试点单位,在寒假前公开招募见习大学生。邹宁在200多个报名者中经过面试,成为入选的20个见习生之一。见习时,他在酒店的各个部门轮岗工作,学习洗杯子、擦地、做床、迎宾、餐厅管理等业务。

翔达国际商务酒店总经理崔山山说,这些大学生从未接触过酒店业务,也很少与社会上各种人群打交道,见习能让他们得到很好的锻炼。面对酒店的外国客人时,他们在口语尤其是服务口语方面有欠缺。在他们见习结束返回学校后,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

胡九龙称,北京团市委的目标是,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500家见习基地,提供1万个见习岗位,那些在校大学生(非应届毕业生)、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等都将成为计划的服务对象。不过,这项计划尚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刚刚推出,很多在京求职的大学生并不知道这项计划的存在。还有一些试点基地对学校和专业有限制,例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只在中央财经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的相关专业中招10名见习生。邹宁只是众多等待就业的大学生中的幸运者。

再次失业的李骁勇,尚未知道北京的这项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计划。对他来说,眼下又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他父母已经在家乡给他找了一份政府机关的工作,他在想,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是否应该离开北京。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