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8-14
胡蓉萍 赵红梅
订阅

7月贷款低增真相:流动性依然充裕

胡蓉萍 赵红梅

  7月骤降的新增信贷,或许没有想象得那么悲观。

3559亿的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高达5396亿,而此前一直被舆论诟病的票据,其存量则减少了1982亿。

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哈继铭认为,贷款结构正在走向合理。高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分析,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在上升。

尽管贷款增速回落,但流动性依然充裕。

票据融资的进退

8月11日央行公布的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仅有3559亿元,低于此前月均万亿以上的增长。

不少股份制银行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本报获得未经审计的同业数据,民生、华夏、中信和光大的7月人民币贷款分别减少30亿、86亿、34亿和71亿;交通银行减少了92亿元,是五大行中唯一呈现负增长的一家。

工行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40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上月增长734亿元。该行相关业务部门人士透露:“行里根据控制规模的需要,利用压缩票据控制总量,实现理性增长。”

工行今年1月新增贷款2521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票据融资占当月新增贷款规模的53.6%,票据融资期限以6个月居多。可想而知,7月的工行有千亿左右票据到期腾出规模。

工行以压缩票据腾出贷款规模的策略或许是整个银行业控制和扩大贷款规模的主流策略。

央行调查统计司7月2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票据融资置换为中长期贷款的空间较大。

今年1至6月份,当月新增票据融资分别为6239亿元、4870亿元、3691亿元、1257亿元、862亿元、146亿元,票据融资的占比从1月份的40%逐月下降到6月份的1%。上半年四大行新增票据分别为农行3000多亿元,中行近2000亿,工行1500亿左右,建行不到1000亿。

回过头来看,彼时被媒体诟病为“信贷虚火”的票据融资此时却开始显现其作用,商业银行在已经被票据撑大的贷款规模下,开始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一位资深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两手准备,进则可以把票据卖掉腾出规模发贷款,退则大不了挤掉票据压缩规模,不会有太大损失,反正票据的收益率很低。”

事实上,监管层也确实对于过高信贷越来越担忧,政策的微调也已悄然开始。

中长期贷款暗增

7月票据融资1982亿的负增长,拖累了整个信贷扩张步伐的同时,却事实上抵消了依然高速增长的中长期贷款,让7月信贷的数字看上去很“低调”。

根据央行网站,7月新增贷款中,居民户贷款增加23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87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1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09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982亿元。

5396亿元的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超过了新增贷款总量高于7月的4月和5月,后两者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分别为4727亿元和4493亿元。从一般贷款的口径计算,7月一般贷款实际增加5541亿元,高于4月份的4661亿元,与2月份和5月份的5800亿元接近。

联合证券分析师吴松凯从实际创造流动性的角度分析,如果假设票据融资平均创造30%的增量流动性(即1个亿的票据融资,保证金为7000万,实际创造流动性则为3000万),则7月份新增信贷实际创造的流动性为4946亿元,与4月份创造的5038亿元增量流动性接近。

他同时表示:“银行在天量的信贷投放后,随着业绩压力的逐渐下降,对于风险和资本的关注则逐步上升,放贷冲动有所下降。7月份信贷投放仍与4月份大体接近,我们判断,其中一种可能,不排除7月份信贷需求相比4月份变得更为明确。”

高华证券则将这种“明确”诠释为实体经济和信贷开始了整个上半年都未曾有过的紧密互动,实体经济开始对信贷提出要求,信贷资金开始流向实体经济。

根据本报获得的未经审计的统计数据,工行7月新增中长期贷款为735亿元,中行为861亿元,建行为607亿元,农行为341亿元,交行为380亿元。

中行相关人士表示,这些中长期贷款都流入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的后续项目上。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认为,较低的新增贷款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需求会受到大幅压缩,考虑到贷存比仍旧较低,7月约为67%,低于2000年以来平均水平73%,7月票据贴现大幅下降,转为中长期贷款,以及上半年发放的一些贷款仍作为存款放在银行,这部分储备资金仍可支持投资。

流动性依然充裕

在这个宏观调控的静默期,经济学家们呼吁了整个上半年的信贷结构调整问题正在渐渐被商业银行自觉付诸行动。

央行研究局的某处长表示,即使现在信贷收缩,短期内对投资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3.77亿,而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新增1.65万亿,说明有超过一半的中长期贷款还没有使用。

“6月末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经下到历史最低水平,除了城商行还有2.4%,其他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低于1%。未来贷款数量会自然回落。”他表示。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短期保增长正在向长期促进结构转型转变,银行开始慎重地扩张,对那些以前过于“干燥”的贷款领域,开始均衡“浇水”了。

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8月7日表示:“下半年有可能贷款增长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多,但是不会影响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会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和支持作用。”

2009年7月开始的信贷数据,将不是“看上去很美”的绣花枕头了,那些“谦虚”的数字背后,将是实体经济的真正被拉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