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1:36
2010-03-12
订阅

吃,不再是件乐事

  最近八卦杂志曝光了麦当娜的一张街拍照,双手都拎了重物的她手臂瘦骨嶙峋,青筋纵横,望之几乎不似人类。骇然之余,不由得想,这个与自己的身体搏斗多年的女战士,正代表了狂妄到意图像控制机器一样控制自己身体的美国人。

我一向认为美国人在饮食上最没有智慧,不是因为美国无美食——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地方都有美食,说没有只是你没深入当地,傲慢与偏见罢了——而是因为,美国人天才地发明/传播了“营养主义(nutritionism)”,甚至影响到很多具有悠久美食传统和智慧的国家,例如中国,真是害人不浅。直到MichaelPollan出版了 《indefenceoffood》一书,总算有人起来大声说“不”。

几十年前营养学兴起,把食物简化/还原成各种营养元素,营养学家们相信他们掌握了生命的奥秘,可以对人们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指指点点,加上食品工业和大众传媒联手推动,“营养主义”简直成为新的宗教。《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名为《unhappymeals》的文章,对此现象说得很妙,“当食物还叫做食物的年代,我们能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可是科学家走进来,指指点点说这牛肉只有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不均衡,人类从前是吃食物,现在是吸收营养,现在不会再说多吃水果,只会说多吸收维生素C,食品包装盒上写着一堆堆添加有益的火星成分……”

MichaelPollan亦在书中揭露,现代营养科学的兴起造成食物的抽象化,人们在追求饮食均衡时往往跳过蔬果五谷鸡鸭鱼肉这些真正的食物,只考虑膳食纤维、矿物质、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等的多寡。“吃,却肯定不再是件乐事”。

MichaelPollan提到的 “法国悖论”——法国人吃着所有营养学意义上的不健康的食品,却比恪守营养学原则的美国人更加健康——其实早已不是新发现。今年春天在巴黎小住,最大收获是确认/强化了我对食物的判断标准:好吃的食物就是好的食物,难吃的食物就是坏的食物(例如,我不吃麦当劳不是因为它热量高,不健康,是它味道太假太难吃,像塑料,用上好牛肉现烤制作的gourmet级汉堡包我是来者不拒的),这和美国减肥者信奉的“吃到好吃的,吐出来”,正好相反。

因为吃得好,心满意足了就会停下来,吃得不好怨天尤人,就会控制不住地吃下去。所以吃一小块顶级黑巧克力的人比吃200克廉价超市巧克力的人快乐,用带着青草香的法国农场黄油涂抹面包的人比吃味道虚假的植物黄油的人健康。甚至有种理论认为,吃得不好的民族更倾向于发动战争。

其实何必羡慕法国人?中国人一向具有深远的饮食智慧,在中医看来,每个人体质不一,需要的食物也不一样,还有我们的祖母的祖母传下来的说法:如果你特别想吃什么,就赶快去吃,那是你的身体需要了。可惜在时髦文明的“营养主义”理论蛊惑下,我们不再相信自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撰文说,“吃豆腐不是为了吃豆腐,而是为了摄取里面的蛋白。在蛋白质的意义上,豆腐、牛奶、鸡蛋这三种不同的食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当我说不喝牛奶时,关心我的人就会欣慰地说:你可以多吃豆腐;或者问:那你吃鸡蛋吗?”

抛弃人类自身动物性的直觉和敏锐,妄图像控制机器一样控制身体,结果牺牲了美味,也并没有换来健康,食物和身体都成了敌人,生活就是巨大的陷阱。

这再一次证实了,并不是更有知识的人就更有智慧,在中国,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注重健康,阅读时尚杂志的人们更容易被洗脑,自我约束也更严格,“如果吃得不够健康,就像在自制的道路上有道德缺陷一样,让我们陷入罪恶感和恐慌。”有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感慨。

我想起一个老段子,有不信教者被神甫恐吓会下地狱,他问,“如果我根本不知道有上帝存在,会下地狱吗?”神甫说,“不知者不算。”“那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害我下地狱呢?”

现在想回到营养学发明前的世界,是回不去了,MichaelPollan的建议是,“别吃任何你曾曾祖母不认为是食物的东西”。

这总不难吧?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