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探路:阵痛后的低碳阳光
王翔遥
12:18
2010-05-14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翔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中国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带来了汹涌的低碳经济热潮。2010年3月,《无锡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获得由环保部、社科院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审通过,成了国内首个获专家认可的低碳城市规划。

受2007年太湖 “蓝藻事件”的影响,无锡“被迫”进行产业转型。资源和能源的极度缺乏让无锡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这条路就是低碳城市。

“被迫”转型

无锡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大市,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无锡市经信委环境资源处处长李林江介绍,2005年,无锡市根据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始制定自己的产业转型计划。当年无锡的GDP为2805亿元,占整个江苏的15.35%,总能耗为2575.5万吨标准煤,占江苏的15.33%。无锡当时所贡献的GDP与能耗比例基本持平。

2007年前的无锡产业转型基本上是不痛不痒的状态,“蓝藻事件”为产业转型下了一剂猛药。

正如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近日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所说:“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给无锡市上上下下的生态意识狠狠敲了一下警钟,使得无锡人顿时觉醒。所以,无锡的转型发展是被生态建设倒逼而形成机制的。”

蓝藻灾害终结了“苏南模式”一直以来的正面典型形象,在这次事件中,环太湖经济带的明珠——无锡成了最受伤的城市。

无锡整个产业结构中,工业占了很大比重是历史决定的。无锡的工业企业中,建材、纺织、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行业有恰好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蓝藻事件”后,无锡市断臂求生的痛苦可想而知。

无锡开始寻求新的经济驱动力,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引导力度。打造了无锡尚德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以及物联网为代表的尖端技术等全国闻名的经济点,并逐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在无锡,领先全国的高科技项目很多。留美博士吴微原本在硅谷从事软件研究,并和好友陈海雷在硅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2008年,得知无锡的人才和技术引进计划后,两人决定回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无锡矽鼎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与移动互联网终端MID的研发。

矽鼎科技CEO陈海雷说,这种类似于平板电脑的上网终端拥有和笔记本一样的强大PC功能,最大的特点便携和灵活的行业定制模式,目前全球就矽鼎有此产品。

李林江表示,虽然这几年我们的产业转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甚至有很多全国第一的产业形态,但无锡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亩,环境的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无锡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57%的工业比重却要消耗全市总能耗的85%,而更为重要的是,无锡是一个资源和能源都极度匮乏的城市,95%都要从外地输入,形成了“两头在外”的特殊现状。所以,低碳城市已不只是简单的概念定位,而是无锡未来不得不做的选择。

100亿撬动900亿

2009年6月,全国第一家低碳城市研究机构——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7月,在该中心组织专家展开了无锡市能耗碳足迹调查,迈开了无锡市低碳战略转型的第一步。

结果显示,无锡市工业碳排放总量约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纺织业五大产业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无锡因此确定了工业减排为主要方向的计划。

2009年底,无锡市成立了由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江南大学等单位组成编制领导小组,开始编制《无锡市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于今年3月获得专家评审通过,为无锡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并指明了方向。

《规划》根据无锡的具体情况,分别从低碳法规、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建设、低碳交通与物流、低碳生活与文化和碳汇吸收与利用六个方面推动无锡低碳城市建设。

规划设定的目标是,2015年,建成一批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和项目,初步建成低碳经济产业体系,碳排放总量增长得到缓解,工业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30%,达到2.075吨CO2/万元,项目节能评估率达到95%以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5%,力争做到五大高耗能行业在经济结构的比重降低20%左右。

2020年,建立起较完善的低碳城市工业体系;基本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使无锡成为生态城、宜居城、低碳城。工业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45%,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20%。

“从无锡在‘十一五’计划中的节能降耗进度来看,这些要求并不高。”李林江说。

他表示,无锡的低碳战略起步比较早,有丰富的经验;其次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规划》的针对性比较强;第三是《规划》几乎细化到几大领域的细枝末节,大大增加了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而不单纯是概念性的阐述。

无锡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潘斌彬也表示,尤其在近几年以来,无锡市的节能减排工作的确取得了不小进展,几乎每年都排名江苏省前列,为 《规划》的制定准备了不少先决条件。

虽然低碳经济是一个趋势,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资金是每一个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所需成本自然不是小数目。

对此,李林江表示,无锡在这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他表示,低碳城市建设不单单是政府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通过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管理创新等手段来推动整个建设过程,通过市场化的运作、用市场的力量去推进。

他说:“主要靠的是政府的战略调整带来的社会资金聚焦效应,整个比例大概是1∶9,也就是如果政府投入100亿元,在无锡就能聚集900亿元的低碳产业聚集,这个规模是很大的。”

会呼吸的房子

社会资金在低碳领域的聚集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无锡市太湖大道上,数栋暗红色建筑交错而立,旁边的二期工程还在施工。这就是南京朗诗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无锡的地产项目——朗诗未来之家。这一座座方方正正的建筑看上去没有任何设计上的美感,和其他普通建筑相比,它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十层高的大楼竟然没有安装一台空调。

据工作人员介绍,房屋不用空调,不用开门窗,整个房子一年四季都能保持23到26摄氏度的室内温度。冬天用低热供暖,就是把水通过管道输入到地面以下80米深处,水经地热加热后回流到建筑内部,然后通过四面墙壁以及浇铸在上下楼板里的散热管网给室内供暖;夏天则是借助建筑前面的隔热层和隔热玻璃阻挡热浪进入房间。但住户也不必为房间因门窗常年关闭不通风而犯愁,房屋配备的一套智能化的新风系统可以解决整个问题。

同时,置于房顶的高效率太阳能装置能解决大部分住户的热水供应问题,你可以不使用电热水器或者天然气热水器,以减少碳的排放,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以上这些,住户只需在物业管理费之外每平方米多交1.3元即可终身享用。以一套100平米的房屋来算,仅电、气就能节省数千元的费用。而整个建筑和普通建筑相比能节约80%左右的能源。

朗诗未来之家销售负责人称,由于该房屋的造价比较高,所以售价也比相同低端的普通楼盘高出25%左右。他同时表示,由于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楼盘现在的销售状况比普通楼盘还要旺。

无锡市经信委环境与资源处处长李林江介绍,这样的项目在无锡并不鲜见。除此之外,如中瑞生态城、无锡尚德投建的未来校园、江阴的江阴新城等都是节能降耗的典范。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还在无锡投建了全球首个“低碳校园”。

无锡尚德副总解晓南告诉本报:“在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馆、停产棚等建筑屋顶,使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教学楼和宿舍区也使用光热系统,来提供热水供应解决学生和教师洗澡问题。同时,使用水处理循环系统,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如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循环使用等。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面,同样选用节能建材,如节能照明、节能玻璃、节能空调,如使用再生砖墙等材料,来降低建造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如木材)的使用。”

“与传统建筑相比,加入这些低碳元素后,新校园的建造成本会高出10%左右,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光电、光热、节能照明和空调等系统所产生或节约的营运成本将完全能超越其在建造时的一次性投入。”解晓南说。

另外,“低碳生活”的新潮流也在无锡民间涌动。

3月7日,无锡金匮街道五星家园社区举办了一次别出心裁的高峰论坛。与会者不是企业高管,也非政府官员,而是该社区的20多名老年人。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的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低碳生活”。

今年75岁的江奇武(音)老人对那次讨论记忆犹新,话匣子一打开就谈起自己的“节约之道”。他表示,平时洗衣服、洗澡甚至洗脸水都会储存起来,用来浇花、冲厕所,家里的洗衣机、冰箱等大型电器基本不用,电视也很少开,一来担心辐射影响健康,二来可以节约用电。

他一边介绍,一边从背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表。

洗热水澡每次0.42千克、搭电梯上下一层楼0.218千克、开空调1小时0.621千克、看电视1小时0.096千克、用笔记本电脑1小时0.013千克等等。

“这是我女儿帮我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天天没事就拿出来参照,现在都快背下来了,”他说,“希望通过老年人的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年轻人习惯‘低碳’的生活方式。”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