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开发区和高新区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标志,截止到去年的一百单八将 (108个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用了全国不到2%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0%的GDP。为应对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创新极、增长极和发动机,去年底国务院又审时度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开发区和高新区升级扩区,希望发挥开发区和高新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引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方面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最终实现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关村时提出的“四位一体”战略定位(创新的重要载体、增长的强大引擎、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的前沿阵地)。
实现国家的要求和总理的期望,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掌握科学创新方法、运用科学招商工具,善于在全球坐标系中引入创新资本、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苏州工业园是跨国园区模式在中国的一个引发,是利用两国资源共同发展园区的一种创新,而新加坡腾飞公司整合全球资源在全球运营的几十个园区给中国园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五年前,我在考察了一百多个国内外园区后,提出了中国园区的未来发展将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以现有开发区和高新区为主体,整合周边乡镇或行政区,建设和谐新城区;二是发展品牌园区和特色园区将会成为提升园区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从近五年的发展来看,这两点在北京亦庄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大连开发区等很多地方都已实现,这是园区在一省之内跨区域整合的模式,是第一步跨越,随着国发9号文件的颁布,走出省外的跨区域园区模式很快就会涌现。
纵观中国园区的发展历史,遵循CIT三维发展规律,从时间T维度看,经历了原始积累、多元发展、稳定发展和创新突破四个阶段;从竞争因子C维度看,包含了资源因子、环境因子、品牌因子和文化因子;从创新模式I维度看,凸现了点式创新、线式创新、面式创新和网络式创新四种模式。在不同的维度下,随着园区自主创新系统的开放度日益提升,各种功能要素的演进“由硬变软”,维度张力渐进增强,核心竞争力指数不断提高。对不同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开发区和高新区,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有所不同,竞争因子的权重和创新模式也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当波特基于十国竞争力分析得出的 “集群热”横扫世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的大部分高新区和开发区,纷纷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发展产业集群上,于是很多人的思维都走入了“集群空间”,形成了“集群定势”,大都忽略了一些软性因子的核心作用。特别是由于地方GDP和考核指标的压力,各地从省长市长到区县长甚至乡镇长,亲自挂帅实行“全民招商”、“地毯式招商”,完全没有意识到集群发展和产业招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懂外语熟专业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招商方法,运用科学的招商工具,建立国际的招商平台,实施“产业招商地图”和“创新人才地图”战略,变“地毯式”招商为“地图式”招商,变“单独招商”为“国际共建”,将“引资”和“引智”相结合,从“创新资本、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市场”等多个维度,在全球坐标系中以高新区、开发区为核心载体,共建国际招商平台,引入领军型人才和领军型跨国公司。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总理的愿望,才能实现产业的振兴,才能走在世界的前沿。
就在上周4月底5月初,根据部分高新区和开发区的国际化合作需求,我们组织了中国开发区高新区赴美生物科技投资促进团,探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尝试实施 “产业招商地图”计划、促进“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北京中关村、亦庄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天津滨海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烟台高新区等10余个高新区、开发区及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共70余人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硅谷、圣地亚哥)、密苏里州、北卡罗来纳州RTP三角园区、伊利诺伊州、纽约州、马萨诸塞州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进行了深入洽谈,考察了旧金山MASSIONBAY生物孵化器、KEY-STONE生物研究中心、硅谷圣何塞生物孵化中心、圣路易斯CORTEX生命研发与商业化中心、CET新兴技术孵化中心、丹佛斯植物科学研究中心、BRDG生物研究与发展实验园区、北卡RTP三角研究科技园区、北卡生物技术中心、北卡州立大学生物中心、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院、BIO全球生物组织等园区和机构,参加了BIO全球生物技术大会。上海张江、武汉、烟台高新区等与北卡生物技术中心、哈姆纳健康科学研究院、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美国硅谷华人生物协会、美国盛世信息服务集团、圣路易斯生物产业孵化中心、波士顿华人生物协会等国际生物医药组织、专家协会、孵化中心合作,签署了共同建设中美园区双向通道、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投资平台、技术转移和人才引进平台等合作备忘录。
此次出访是跨国园区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目前美国北卡州三角园区的哈姆纳健康研究院已经与国内十余个高新区开发区签署共建中美生物产业双向通道备忘录,哈姆纳已经“地图式”检索出了北卡州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与中国开展合作对接,硅谷的美国盛世信息服务集团和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也“地图式”引荐了部分引领型跨国公司和领军型专家在与中国的高新区对接,这给中国高新区开发区的跨国界园区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模式。
展望中国园区未来10-20年发展,以高新区、开发区为主体的和谐新城区已起燎原之势,必将为区域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的力量;以高新区、开发区为引导的品牌创新园区愈发特色鲜明,必将为抢占世界前沿、发展新兴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高新区、开发区为平台的 “双跨园区”终将主导未来,必将为中华民族振兴、世界园区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孙万松/文)
孙万松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国际投资促进中心主任
第二届“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评荐”评委会委员
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出版《高新区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园区经济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等著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 长安与PSA正式签署合资协议 2010-07-09
- 《财富》世界500强 54家中国企业上榜 2010-07-09
- 西门子加注中国钢铁 2010-07-09
-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立四天成交100亿 2010-07-09
- 开滦集团投38亿新建两处储煤基地 201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