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6家房企联合背后身影
胡芳洁
22:32
2010-07-16
订阅
胡芳洁

  7月初,建业地产(0832.HK)对外公告称,包括建业地产在内的16家河南本土房地产企业已签订合资协议,拟共同出资12亿元,成立一家名为 “河南地产商会投资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目的是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从事物业开发及相关投资。

如此大量本地企业抱团的做法相当少见,如果说是缘于外来地产企业对土地资源争夺的压力,郑州市还远远算不上是受到外来冲击最为严重的二、三线城市。这支联合舰队的诞生,到底是什么原因?

背后推手

根据建业地产的公告,在这16家出资方中,河南建业、河南正商各出资2亿元,成为持股比例最高的两家公司,其余绝大部分企业出资额都为5000万元。

作为最大的出资方之一,建业地产会是这次联合的主导者吗?本报记者致电建业地产的宣传部门,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建业地产相关人士表示:“领导已经给了指示,关于联合成立合资公司一事,一律不接受采访。”建业地产对此事似乎忌讳颇深。

之前有消息显示,河南房地产业商会才是此事的主导者。随后,记者联系了河南房地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进京,赵进京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确有此事,但现在还在议论中,公司还没有注册。”他并没有否认商会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成立合资公司,是以行业的名义。”他说。

至于新公司的任务,赵进京表示,现在还没有明确消息可以发布,“公司将来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政府运营城市。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都有可能参与。”赵进京说。

一位供职于16家出资地产企业之一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所谓的联合,就是政府牵头办这件事。谁会有能力让所有本地的竞争对手都坐在一起,开一家公司?行业协会只是政府的马甲。”他表示,目前公司内部并不重视成立合资公司的事。“现在出资,能有回报自然好,没有回报,扔了就扔了,万一以后参加招标拿地故意让你拿不到,那样损失得更多。”这位人士表示。

由此可见,企业在成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中,似乎相当被动。在此情况下,建业地产对此事三缄其口,也在情理之中。

“商会开会讨论了此事,我们是其中的会员,董事会做出决定参与。我们公司也只是其中之一。”河南美景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诣表示,目前具体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

早在2003年,郑州市就曾发生过一次房企联合,当时是由郑州市政府主导。2003年7月,郑州市联合置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由郑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和郑州市25家地产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注册资金1.08亿元。随后该公司开发了位于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第一栋标志性商务大厦——联合中心大厦。当时的郑东新区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正是需要引进投资、完善配套的时候,政府集合民间资本完成了这次建设;这一次,政府没有亲自出面,而是由行业协会出面倡导,但企业对此似乎已经心知肚明。

原河南鑫苑置业一位副总对本报表示:“16家企业一起做要做好是非常难的,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不可能运作好这件事,必然是政府或行业的主导。这种情况90%的可能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可能是政府摊派的要求。”这位人士表示,他并不看好这此联合。

地方政府困境

根据建业地产发布的公告,这一合资公司成立以后,将主要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从事物业开发或相关投资。

根据河南房地产业商会秘书长赵进京的说法,新的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帮助政府运营城市”,包括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等。赵的这一说法,正好吻合目前郑东新区的发展需要。

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东部,远景规划总面积高达150平方公里,超过了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市区的规模(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

2002年3月,郑东新区规划方案确立;2003年1月20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奠基,标志着郑东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至今郑东新区的开发已过去7年多,在这些年中,该区域房地产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郑东新区的房价约为8000元/平方米,远高于郑州市区约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

既然如此,政府为什么要费力汇集一大群民营企业,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专门针对郑东新区运营?

为开发郑东新区,郑州市政府和郑东新区管委会自2002年至2004年,先后成立了郑州市郑东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郑州新东置业有限公司、河南省郑东投资有限公司三家管委直属企业,侧重分别为市政建设、房产开发和项目投资。这三家企业的共同功能是投融资建设。

以上企业作为郑东新区投融资的平台公司,发展并不顺利。2008年,这三家企业在郑东新区管委会的审议下,组建成了郑东新区建设投资集团,主要功能依然是为郑州新区搭建投融资平台。

尽管经过组建,但郑东新区建设投资集团的运营似乎并不理想。今年3月5日,在在郑东新区管委会领导的主持下,集团公司就今后发展召开了专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决定,集团公司的管理权移交至管委会,今后将由管委会主任助理李晗具体负责公司管理,公司有重大事项需向管委会汇报;郑东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总经理武增帆代表公司领导班子发言时表示:目前公司总体发展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是缺乏支撑公司的盈利项目,再接下来发展任务是“扭亏为盈”。

这意味着,作为新区发展的重要融资平台公司,进过8年的发展,郑东新区建设投资集团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郑东新区管委会总会计师李华军2008年一份述职报告,2008年全年,郑东新区财政支出为30.96亿元,财政收入27.75亿元,支出较收入高出3亿多元。

本报目前没有获得郑东新区2009年的财务数据,不过根据土地出让金的统计,郑州市的发展状况颇为尴尬:2008年郑州市土地出让金为62.46亿元,2009年,这一数据下降至47.49亿元,成为全国极少见的2009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省会城市。同处华中地区的武汉市,2008年土地出让金81.14亿元,2009年这一数字攀升至360.98亿元。

本报获悉,郑州市政府一直希望改善郑东新区的运营状况。早在今年初,郑州市政府一位负责金融工作的政府官员,就主动与北京城市运营的专家取得联系,希望能就郑东新区的发展统筹进行沟通;今年6月,双方又就此事进行了沟通,北京方面的专家已于7月15日赴郑东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沟通。

“因为现在还没有去郑州,具体数据还没有拿到。现在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认为郑东新区的土地价值没有得到较好实现;二是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问题。”知情人士7月14日对本报表示。

6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年内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并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正在经历更为严厉的限制。

早在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以及政策性住房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河南16家地产公司的合作变得耐人寻味。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监李伟认为,如果新公司确实是由政府主导并将参与郑东新区的城市运营,这一做法正好顺应了中央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运营的大方向。

“现在企业可能担心成为政府的附庸,但是民营资本的进入,比完全由政府控制的平台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做政府的项目,同时又能保持市场化的姿态,把盈利模式搞清楚的话,还是比较有前景的。”李伟表示。

本报获悉,16家企业合资成立的 “河南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会由河南房地产业商会秘书长赵进京担任总经理。本报记者向其求证时,赵进京表示确实有这个意向,但还没有最终确定。

“现在新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构建盈利模式、寻找利益增长点。这将是接下来发展的关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晓峰表示。

目前为止还各怀心思的16家民营地产企业,接下来真的能为政府解忧吗?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