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会所的私人笔记
红霞
23:21
2010-07-30
订阅
红霞

  有朋友告诉我最近流行的京城新四傻:喝茶喝普洱,开店开会所,信教信密宗,学琴学古琴。自己对照一下,如果古筝和古琴算亲戚的话,那我就占了三傻了。心里隐隐地有些委屈,还没怎么的就傻上了。

距离2008年12月关张已经快18个月了,现在回想这一切,我已然不会号啕大哭了,不过有些酸酸的罢了。

2006年闷热的夏天让人头部温度总是和外部气温一样高,被奥运前大热的经济刺激着,我也决定自己开始创业。老父亲十分支持我,从南方飞过来帮我选址。毕竟家里有经营餐厅的经验,加之我又是个吃货,从餐厅开始创业似乎是理所当然。

一个月的疯狂选址后父亲给我意见,现在不适合创业,理由是现在太多的创业者,在投入刚刚开始有回报时,就会因为奥运的结束而大大供过于求。

心想创业的我当然不会同意这现在看来非常具有前瞻性地说法,一场口舌之争后,失去了他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我准备自己来。

启动资金不够充裕,我只能寻找小面积商铺,在考察了许多转让的小门面后,我对自己是否能每天站在一寸见方的收银台里,从满身臭汗的城市务工者手里接过皱巴巴的十几元钱,或许还要时常自己收桌子的那种“老板娘”,产生了怀疑。大的开不起,小的太掉价,在规模和资金中陷入两难的我想到了会所:

有着气质美女亲自接待;

有着气质美女亲自创作的新菜;

有着气质美女亲自指点的装修……

于是我的小会所就在“气质美女”的光环下开始筹备:

全白装修、非洲黑木雕、仿旧美式家具和各式蜡烛把外交式的家宴氛围完全营造出来;骨质餐具、全套西餐餐具以及各色酒杯;费心聘来驻外使馆的高级厨师、钓鱼台国宾馆退役下来的高级服务员……

在装修的过程中,厨房让我费了一番脑子,就餐区所需的优雅环境,用些银子就能打造,可是面积有限的厨房着实让我把从小学到大学所学都挖空了。和正规餐馆一样的大炉子,怕被邻居投诉没有装鼓风系统,试菜当天大厨噘着嘴完成了我点的爆炒银芽,嘟囔着说被这火减了些分数;冰箱肩负生熟冻藏四种功能,大大小小的食品盒和外加的铝板解决了这个卫生问题;按照厨房空间我画出了记事以来最好的一张画,拜托木工师傅打了一个漂亮的柜子,塞下大大小小的几百个盘子碗碟、酒杯等,为了好看,咬牙配了一张天然大理石台面……

银子从指缝里哗哗地流出,原本一个破旧的外交公寓被我打造成有巴黎文化出版商周末沙龙餐厅的模样。坚持想象中的“血统纯正”,朋友纷纷笑言别让煤老板们灭了我的美好心愿。就这样,我的私房菜会所开张了。

按部就班。收银这块还好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采购自然不会是请来的高级厨师所能屈尊做的事,其他人负责又担心原料的品质,于是乎卷卷袖子自己上了。

流水的一天是这样的,一大早拿着油腻腻的采购单,穿上运动鞋、牛仔裤冲到市场做一天的采购:闻着冲鼻的腥膻味拿着计算器和商贩们讨价还价,为了得到最好的食材,还要练就和小贩们打成一片的能力;采购回来之后,和服务员一起安排就餐氛围,我有强迫症,根据每一个订餐性质的不同要搭配不同的桌花、蜡烛、口巾叠花、餐具,甚至会戴上白手套挨个检查每组酒杯中每一个酒杯底托的距离是不是1.5厘米;一顿折腾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卫生间将市场上带回的腥膻味和汗液洗去,化上妆,换上时装和高跷一样的高跟鞋,喷上香水,吃上两口垫底的简餐后开始一天的接待。

客人到达后需要重复着“我为什么要做一个会所”的说辞,交换名片,安排客人入座后,通常会被求知欲极强的客人们要求介绍菜肴,将平日积攒的美食文化知识生搬硬套的,久久下来竟也练得上下嘴皮一碰就出来了一篇篇陆文夫式的美食故事。

客人爱听故事。这就对我们翻新菜品的能力提出了超高要求,闲暇时间不断地翻阅各种国内外菜谱,试验——失败——成功——推出——意见反馈——改良——再推出——再应用——再再应用——厌倦——新的试验,周而复始,倒也积攒了一大堆的食谱。这或许是我开会所除了结识朋友外,最大的收获。

客人们用形态各异的方式对付着盘子里的食物,掌勺人喜欢将盘子清空的知己;服务员喜欢不会将食物汤汁四处飞溅的文雅人;而我,是一个宴会的策划人,原本最欣赏那些会欣赏我作品的人,可是这在一天天的经营过程中转变了,我越来越喜欢刷卡买单的人了,即使他会把我的桌布弄满红酒渍和烟窟窿。只可惜的是这种觉悟到来时,经济严冬也到来了。那些财大气粗买单人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吧,把我这小小一叶舟吹翻,只能关张歇业。

在心脏的痛酸胀中过了三个月后才有勇气去面对要收拾的摊子,将餐厅用具处理给二手餐具回收商,各种饰品分发给喜欢它们的朋友,将书籍搬回家,一切尘埃落定,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

毕竟经历过了,总该有点总结,就谈谈自己感受的开店天时地利人和。

1.人和

人和有自己和与他人和的意思。自己和即心态,如果是抱着挣钱的心态请不要投资会所,不抱着挣钱的心态更不要投资会所。想想,所有的奢侈品没个百八十年也成不了奢侈品,而且创立者多数没挣着钱。想开会所挣钱可能比卖羊肉串挣钱更难。那是不是没人能做?也不是,资金充裕,对生活水平要求甚高的人,用原有生产资源的边角废料做一个私人会所,周围朋友都是在消费水平内,再请一个有品位的管家全面掌握会所的运营。这就是他人和。

会所里的经营不挣钱,但是会所活动里的谈天论道能挣钱,索罗斯和鲍尔森对欧元的狙击就是在某私人会所里拉开序幕的,有点像麻将精武馆里收桌子费不挣钱,挣的其实是抽成和跟庄地。这是人和的极致表现。

2.地利

现在有许多人把会所开在风景怡人的郊区,想着自己厌倦城市的钢筋森林,朋友也大都表示同感,而且郊区的地价便宜,动不动就可以搞个农场什么的。其实这忽略了一个前提,或许欧洲贵族喜欢乡下的清静,那是因为他们年代已久的城市文化加之欧洲大陆有限的土地资源,决定了城市生活需要用乡村的大古堡做补充。可中国人从农村进城才不过短短几十年,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还没有让权贵新贵们厌倦。对于他们来说,享受的是站在城市心脏部位的最高处俯视,对这个灯火璀璨的城市有绝对的拥有感和征服感,这才是最好的。

3.天时

天时的重点在于: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对公款吃喝监管不紧的时候、大家挣着大把的钞票急着往外花的时候,关键是你有钱也没地花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几条,偶尔看看别人傻也就算了,自己就别跟着傻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