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撤离伊拉克无碍大局
丁力
2010-09-03 22:47
订阅
丁力

  8月31日,美军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这是早已公布的计划,不算是大新闻。美军将继续留在伊拉克,只是不打仗了;伊拉克人将继续混战,只是不容易找到美军厮杀了。

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国是胜是负?中国人为此发生了争执。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替美国人争胜负,让他们自己慢慢体会吧。而且无论胜负,都不是撤军前后这几天的事情。7年前,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这场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就已经产生了,还将在今后很多年中逐步展现出来。不过,阵亡的4000多名军人将给美国人留下长久的痛苦记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夭折的生命是宝贵的。当然,伊拉克军民的伤亡更大,但那不是白宫和五角大楼关心的。

美国以不正当的理由入侵伊拉克,为此疏远了亲密的盟友德国和法国。虽然现在大西洋两岸已经和解,但可以确定的是,欧洲人加深了对美国的传统看法:一个鲁莽好斗的年轻国家。

中国有人觉得美国在包围中国。其实,在伊拉克撤兵之前,伊朗处在美国更严密的包围圈中。在201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在伊朗的东、西两个邻国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都驻扎重兵;在南边的海上,美国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有保护和控制波斯湾航线和油田的责任。美国为伊朗的核计划吵得不可开交,又受到盟国以色列的压力。在这种态势中,美国的参谋长们必然受到进攻伊朗的很大诱惑。现在,美国撤走其中一翼,进攻伊朗的可能性降低了许多。今后即使有冲突,美国可能是发起空中的远程精确打击,不是地面包围作战。但是,空军近百年的历史证明,空中打击很难使一个国家屈服,1998年的南斯拉夫联盟或许是一个例外。

因为伊拉克被削弱,地区均势被破坏了。在美国的大部队离开之后,伊朗将在海湾地区坐大——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为了继续压制伊朗的力量,美国军队不会远离这块战略要地。

在伊朗东侧的阿富汗,美国和盟友们正和当地游击队打得不亦乐乎。阿富汗反抗没有被敉平,塔利班势力又在向巴基斯坦扩散,巴基斯坦局势更加不稳定。在那里,盟军不能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后勤车队多次受到攻击,车毁人亡。空中运输因此更加重要。可是,在阿富汗的北方邻国塔吉克斯坦,盟军租用的空军基地也不确定,可能被收回。美国在阿富汗的前景不妙。即使把驻伊拉克的军队转移到阿富汗,美国大概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局势。在它们的鼎盛时期,大英帝国、苏联帝国都在阿富汗损兵折将,不曾讨得便宜。可以预计,美帝国也不会例外。

在离开伊拉克之后,美国可以动用更多资源来对付朝鲜。朝鲜是一个孤立国家,但它对付中国还是有一手。韩国军舰断裂沉没,这本来是朝鲜和韩国之间的事情,现在却好像变成了中国与美国的对抗。朝鲜再次把中国当作靠山、“最可靠的朋友”,但中国似乎没有从两国的亲密关系中有所得。如果中国不能获得切实利益,朝鲜靠拢过来不是一件好事。中国要为朝鲜火中取栗,最多不过虚荣心得到一些满足,重温当年与阿尔巴尼亚共建共产主义阵营的温馨。

美国在向亚洲东部转移力量。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圈可能更强大了。但是,对伊朗不起作用的威慑,对中国更难起作用。在许多方面,中国都比伊朗大得多。不错,美国对中国有军事优势。但美国人是聪明的,他们知道,中国不是唯一的潜在挑战。他们不想顾此失彼。20世纪初,在英国之后有德国和美国。美国只是大英帝国的第二候选人,但它终于超过德国,取代英国。因为英国忙着和德国打了两场大战,美国坐收渔人之利。德国之失在于野心太大。

在2001年9·11袭击之后,美国开始致力于“反恐”战争,打了一大圈,现在仿佛又回到原处。在此期间,一些国家——如中国、俄国、巴西和印度 “金砖四国”——壮大了不少,美国的力量相对减弱。美国的战线拉得过长。在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时代,长期占领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的任务——前者鼓舞反抗者,后者限制占领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更有伊斯兰的宗教力量。因此,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一度认为,反恐是文明间的对抗。或许有之吧。文明力量已经部分取代了军事力量,军事的作用是有限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个事实是大国和正在崛起中大国必须记住的教训。但有一句俗话:各种教训的唯一教训是,教训从来没有被记取。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