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不贷款”小企业视银行为当铺 商务部信用建设纲要想拆互疑心障
张斌
2010-10-22 21:24
订阅
张斌

  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更像“当铺”,不少经营情况良好但缺乏足够资产作为抵押物的企业,无奈被挡在了门外。银行也会喊冤:必须严格控制风险。

银行的怨声道出了问题的根本,它与中小企业之间这道隐形的玻璃门是——“不信任”。

为了推进这种信任感的形成,商务部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首次加入《商务领域信用建设规划纲要》(下称 《纲要》),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处于送审待批阶段。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分析,其主要作用是在商务领域信用的建设有一定基础之后,在其运用阶段推动信用经济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转移风险和开拓市场。

建立

《纲要》共分三大部分:描述了商业领域信用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商务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目标。

“以前这些工作也在做,但是没有写进规划工作就没有那么系统,指导性、尤其对地方商务部门的指导性就不够强。”商务部一位官员对本报道出了《纲要》诞生的始末。“各种网点的建设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将这个问题写入五年规划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信用建设是分层次的,包括企业内部的信用建设和社会体系的信用建设,后者主要是指商务信用领域的信用建设。”韩家平说。

虽然现在企业对内部的信用建设的重视在提高,80%以上的企业都曾尝试过信用交易,但是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等缺乏了解。

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而且主要是外资和大型涉外企业。

“企业信用管理问题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相对薄弱。”韩家平说,政府、公共机构对信用、信息的开放现在还没有落“实”。虽然已经出台了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对“什么可以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企业的抵押记录、与银行的往来信息,等等,如果有地方可以查询,就很容易做判断了。”韩家平说,“这些需要在商务信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运用

中国的中小企业,赊销比例高、应收账款回收时间长,导致资金周转不开、财务状况差,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融资难”。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韩家平说。

“在中小企业眼中,之所以银行更像是当铺,就是你有多少资产才可‘当’到多少钱。”一位中小企业的业主告诉记者,“信用贷款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遥不可及。”

韩家平说,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推进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恶性循环。

商务领域信用的建设,首先是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都建立起一种使之(银行)信任的环境和基础,之后的重点是信用建设成果在商业信用融资、信用销售和商业预付消费方面的应用。

《纲要》中提到,商务信用建设成果的运用阶段就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向商贸企业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大力开展应收账款、仓单、保理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业务;鼓励和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对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的融资提供信用支持;支持商贸企业通过典当等方式获得融资。

商务领域信用建设与运用之间很必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蕴含着巨大商机的是——信用服务业的发展。

信用服务业包含很多种业态,其中最主要的是信用销售和信用融资方面的业务,他们是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第三方机构。例如,商业保理就是其中的一种业务形态。

“第三方所承担工作就是将中小企业的单笔业务买断然后打包给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大型流通企业。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下一个阶段,这个行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上述商务部官员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