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乡村信贷员正在改变中国农村经济的面貌,但是对于25岁的唐国翔和23岁的张楠来说,他们作为信贷员的生活并未因为职责的伟大而有什么与众不同。唐国翔和张楠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开着那辆小面包车,“爬”上了民权县颠簸的乡间小路。
不过,对于唐国翔来说,这天还是有着一些特别的意义,因为在计划访问的7家农户中,有他第一位客户——赵洪坡村的袁业魁。
返乡与第一笔资金
袁业魁和唐国翔相识在2008年11月。当时,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漂泊了一段时间的袁业魁,下定决心回到家乡赵洪坡村去盖大棚种植反季蔬菜。赵洪坡村隶属国家级贫困县民权县下属的花园乡,而唐国翔正是邮储银行负责该乡小额贷款业务的信贷员。
袁业魁忘不了唐国翔只经过一天的调查,就爽快地发出了1万元的创业贷款,此前他奔波良久才借到2000元;而唐国翔也忘不了这笔年息13.5%的小额贷款,因为这是他经手的第一笔贷款。
用1万元,袁业魁盖起了第一座大棚,并通过在冬天种植西红柿和黄瓜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此后,袁业魁带领赵洪坡村21户村民创立了“赵洪坡村蔬菜种植农业合作社”,以小额贷款的形式从邮储银行总共贷款100万元。资金的注入,使赵洪坡村感受到了“星星之火”的力量。三年间,赵洪坡村的年产值从50万元上升到300多万元,每个农户的年均收入更是达到10万元。
看到家乡的改变,很多在郑州当建筑工人的老乡决定仿效袁业魁回家务农。而这次唐国翔和张楠再访袁业魁,正是因为袁需要再贷一笔钱盖几座新型大棚。如果一切顺利,不出三天这笔贷款就能打到袁的账户里。
邮储银行样本
农村经济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金融资本逐利性还是一再将机构从农村小贷市场拉离。农村小贷业务如何追随 “商业可持续”模式,邮储银行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个案。
从2004年开始,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提出了要求。由于在农村拥有众多网点,以乡村经济为依托的小额贷款成为邮政储蓄感兴趣的业务。
经过调研,邮储银行发现印尼人民银行(BRI)的商业性小额贷款是可行的。朱大鹏说:“总行决定做全球第二个BRI,并且把小额贷款作为邮储银行长期战略业务。”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制定了13.5%的利息定价。这个定价是很高的,“但这个定价能让我们保持服务质量和放贷速度。农村金融不宜进行价格竞争。”朱大鹏说。
农村小额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操作风险。“实际上农户的信用风险较其他群体来讲很低,但是每一单业务都要依赖信贷员的掌控,如果能从操作上严加管理,基本就能杜绝骗贷等风险。”
在这种风控模式下,乡村信贷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他们对管理的三个乡每一家农户情况了如指掌,尽管他们每到一家,老乡都是一再挽留,但是纪律要求唐国翔和张楠不能在老乡家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商丘邮储银行行长刘绍义说,而按照邮储银行的观念,小额信贷的发展,信贷员纪律严明是“命门”。
邮储银行2008年推出小额贷款之后,业务增长迅猛。根据邮储银行信贷业务部总经理朱大鹏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底,小额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760亿元左右,累计的客户数量为370万。
邮储银行正是火速壮大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一个案例。央行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6月末,9个试点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
- 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凸显银行业协会牵头讨债 2010-11-12
- 倪金节:CPI咆哮 “宽信贷”难以为继 2010-11-12
- 上海高院支持苏格兰皇家银行 太子奶要偿还1.5亿 2010-11-11
- 传多家银行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2010-11-10
- 保险入驻银行“被”叫停 长期对保费收入影响小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