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嫌疑未消机构狂买煤气化再引监管
2011-04-16 01:01
订阅
150

李保华 韩海龙

4月14日,煤气化(000968)强势涨停,当日买入前五名中有三家为机构席位——合计8792万元,卖出前五名中有两家机构席位,买入第一的则是中金深圳福华一路证券营业部。前一日,煤气化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由中煤能源集团变更为晋煤集团。

去年12月3日,煤气化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但之前的一个交易日煤气化封于涨停板,并在这最近的7个交易日中飙涨30%。由此,在今年3月,山西证监局派出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排查煤气化是否涉嫌内幕交易。但这并未阻止机构的持续买入,3月7日前五大买入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合计买入逾1.8亿元。“问题是,券商关于煤气化的研究报告很少,基金盲目追涨大举买入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证监会要求3月7日买入的基金作出合理解释”,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解释的具体结果,但证监会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已经关注得越来越具体。

煤气化样本

3月7日,媒体报道称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确认,备受关注的焦炭期货正在争取上市,近期有望推出,具体时间应该在今年上半年。受煤炭期货即将推出的消息刺激,当天整个煤炭板块开始了上涨,其中煤气化涨幅最为显著,多次冲击涨停,收盘时涨幅为9.65%。

公开信息显示,煤气化当天的成交金额为8.7亿元,换手率达到6.42%。当天的前五大买入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金额超过了1.8亿元。随后煤气化开始下挫震荡,当天买入的基金几乎全部被套。

但本报从研究报告较为健全的渐飞研究报告系统统计发现,截止到4月12日,2011年总共只有信达证券、华融证券、第一创业和齐鲁证券四家影响力相对较弱券商对煤气化发布了四份研究报告,而且均是象征性地评论了两页纸。

事实上,煤气化几乎没有引起过大型券商的注意。该系统显示的2010年全年14份报告中,大部分报告均为财富证券、东莞证券等小型券商发布,内容基本都是事件点评和财报简要分析。

下转22版

上接17版

被机构研究冷落之下,却令机构资金大幅买入,因此备受证监会关注——要求当天买入的基金作出合理解释。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将解释上报,目前还没有具体结果出来。煤气化内部人士则对此表示“尚不知情”。

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对记者表示,大部分小券商研究报告的研究员是他们报告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的一个读者,大券商的研究报告都是利用基金分仓免费获得的,基金经理每天早上都有上百份报告要看,一般的大基金公司根本就不接收小券商的研究报告。

行业的规则是,一般券商给基金公司免费提供研究报告,基金公司将相应的分仓放在该券商作为相应的回报。

监管加强

上述知情人士称,证监会对基金的关注越来越具体,特别是作为肩扛价值投资大旗对市场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募基金。“在个人投资者教育已经持续了几年后,怎么教育好机构投资者早已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教育机构投资者首先就需要他们自己解释清楚买入的逻辑”。

一位写过煤气化研究报告的研究员称,确实有基金公司找到他要求他提供深度详细的研究报告,这家基金公司之前被证监会打电话要求解释买入逻辑。

“基金公司为了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同时也为了规避道德风险,设立了股票池,所有在股票池的股票一般都有卖方研究报告支撑,不在股票池的股票交易员在下单时代码是显示不了的。但有的基金公司为了某些原因突击买入某只股票,一般都会临时让自己的研究员出简报报告将标的股票调入股票池,然后再寻求卖方的深度报告。”上述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表示。

对买入煤气化的逻辑解释并没有难倒基金。

上述研究员称,煤气化有强烈的整合预期,在推出焦炭期货后,整合后的煤气化实力大增,利用期货市场有利于风险控制而维持自己的区域龙头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行业产能过剩本身对煤气化就是整合的机会。“逻辑的东西就是推理,只要说圆了一个面就无所谓对错了”。

幸运的是,煤气化久拖未决的整合预期在4月14日被公告。

但现实情况可能和这个逻辑解释有出入。4月12日,发改委公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原因是国内的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自2010年底证监会联合多部委打击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以来,证监会对基金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这次严打甚至还有效地遏制住了在过去的一季度中基金经理的离职数量。国泰君安一位资深投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证监会的监管确实趋严,重组的股票在停牌前如果发生异动,有可能会延长审批的时间。“一般都是交易所先关注到了异动然后上报给了证监会,深交所监管要严格一些,我已经有两次被交易所打电话撤单。证监会关注的私募基金一般都是性质比较恶劣的。去年下半年广州的一家大型私募确实被证监会关注过,后来不了了之就不知道为什么了。”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