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合资与自主协同
万晓晓
2011-04-16 01:03
订阅
万晓晓

“过去,我们实际上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外国技术,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些自己的东西。未来,我们应该在这样的体系上更进一步地发挥上汽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协同优势”,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汽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将共同发展,最终将会是自主品牌引领上汽合资品牌的发展。

“我们在自主品牌产品开发领域,还将投入200亿元人民币”,4月7日,上汽集团技术中心总经理高卫民透露,计划到2015年,上汽集团共计投入370亿元人民币在自主品牌研发领域。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汽将会推出新MG3和上汽首款SUV。

此外,作为成果体现,上汽将展出8家整车企业的110余辆展车,其中有十余款首发车型,以及一批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展示的成果中,包括自主开发的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荣威350纯电动轿车、E1纯电动概念车、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叶子”概念车五款新能源车。

据悉,即将首次公开亮相的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节油率达50%,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7L,并满足国5排放标准,将于2012年实现批量生产。“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上汽自主品牌从B级,A+级、A级、A0级等等已经布满了整个产品线,这背后有很多无形的技术开发。比如,发动机系列的开发,变速箱系列的开发和一系列底盘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等的开发。”高卫民介绍。

2007年12月,上汽和南汽合作,MG品牌正式纳入上汽自主品牌体系。通过三年努力,上南合作已实现基本融合,两个品牌的发展也都有了飞速进步。

2008年,荣威550上市,作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主销产品,至今占据利润的80%。2009年,MG品牌启动全球换标。MG品牌具有85年历史,在上汽买进MG品牌后,进一步发展自主品牌,计划以此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上汽重要的战略步骤。2010年4月,荣威350上市,大众化的定位,使市场销售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近期,上汽自主开发的荣威550获得了有中国汽车技术“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这是自主轿车类产品首次获得的荣誉。

2011年,对上汽来说,是新战略的开局年。3月21日,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2月28日发布国际化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之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未来,上汽对商用车领域的投资,将占总投资的20%,2月28日,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肖国普在“MAXUS大通”新品牌发布间隙表示,“由于过去各界领导的要求,上汽重点发展乘用车,现在则逐步放开,希望未来进入全国三强。”

在“十二五”期间,上汽商用车领域的产销目标将达到40万至50万辆,将借鉴乘用车的成功模式,采取自主品牌和合资合作兼和的方式发展。

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上汽集团更多的优势体现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希望借MAXUS大通品牌的问世,弥补商用车领域的短板。未来,上汽旗下商用车公司将由上海大通和上海汇众组成,大通将注重商用车型的开发制造,汇众则更注重汽车零配件和商用自主车型的技术开发。

据悉,商用车领域50万辆的目标中,包含南京基地30万辆、重庆基地10万辆、无锡基地10万辆,其中,南京基地以跃进和依维柯为主导,重庆基地以上汽依维柯红岩为主导,而无锡基地则是以大通为主导。

其中,2011年,上汽商用车将完成20万辆目标。2010年,上汽依维柯红岩产量为3.3万辆,南京依维柯为11万辆。

作为商用车领域的新军,上汽意欲用乘用车的标准做商用车,不仅汇聚了大批优质零部件供应商,还在开发、制造、物流等体系从乘用车事业部抽调精兵强将。“美国汽车成功靠的是创新,德国汽车则是高标准,我们希望两者兼顾”,肖国普表示,上汽具备优质的供应商和信息化管理。

在肖国普看来,“十一五”为打基础,“十二五”是重发展,此前,上汽通过收购、合资与兼并重组,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商用车产品链。今后主要任务,则是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做强做大商用车,为整个集团的既定目标发挥更大作用。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