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包括陕鼓在内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的高速发展?
印建安:我觉得这两年中国制造业有好的机遇,就是西方那句谚语: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你到欧美去看看,他们工业成熟竞争到那样一个阶段上,能够继续生存、继续壮大的企业,那才叫真功夫。
中国经济在前一轮发展中,支个炉子,弄一把铁锤,就能开个工厂,产品都能卖得出去。因为需求量爆炸式地增长。现在这个阶段,这种状态还没完全过去,但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所以我认为,爆炸式、井喷式的市场的增长是中国这几年产业得到提升的最大、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其实道路还很漫长。
经济观察报:这期间国企改制的推动作用明显吗?
印建安:我个人觉得,体制改革是基础的东西,但如果还是这些人,今天把体制改一下,这些人脑瓜都换了吗?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天天有倒闭的。所以我觉得体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但不是最根本问题,将体制改革作为灵丹妙药是不行的。
陕鼓发展最迅速的几年基本是在纯国有体制下进行的。我们实现改制是2007年,私募完了之后决定上市,去年4月28日,体制改革才完成。我们发展最快的几年并不是在新体制下进行的。
经济观察报:最近几年,陕鼓在研发上的费用大概占到多大的份额?
印建安:去年是7%多,前几年都超过5%。“十二五”期间,陕鼓每年的研发资金也将不少于销售收入的7%。我们在企业里的研发投入是比较高的,每年都是2~3个亿。
经济观察报:过去一些制造业企业觉得自主研发的投入非常得不偿失,也不愿意做产业升级。
印建安:现在不愿做研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确实存在问题,容易挫伤了很多人的积极性,社会氛围也比较浮躁。但是做研发这种事情跟绿化差不多,持续做下去之后,环境就形成了。我们的心态需要沉淀下来。
第二个问题是,必须要有实力。比如欧洲有公共实验室,不是为某一个企业服务的,谁都可以去申请服务,在网上操纵机器人,让它帮你完成实验。中国单个企业投这样的实验室投得起吗?
西安目前在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我觉得要真正为陕西企业的科研服务的话,确实科研资源需要一个整合。企业如果每个问题都自己去研究,肯定能力不及。在科研上应该有公共资源供大家去分享。
我们以前买过一个设计程序,过一段时间以后版本就要升级。它是一个公共基础的研发平台,大家都可以用。但是谁来研发呢,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大学来挑头,愿意参加的企业平摊费用,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 北京平谷区委书记邱水平:平谷要打造“中国乐谷” 2011-04-22
- 直播:“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十年”颁奖典礼 2011-04-22
- 中国最大婚恋网站启动赴美上市 2011-04-22
- 种业新政出台 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现状有望改变 2011-04-22
- 阿尔斯通与上海电气拟建合资锅炉企业 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