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中国对地震迅速反应有望增强投资者信心

  
作者:Jason Suble
发布日期:2008-05-19
由于政府在处理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的反应迅速且态度开放,这令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更十足而不是被动摇。

与2003年有关部门起初试图掩盖非典疫情和对今年年初的雪灾反应迟缓相比,本周的地震灾难中,政府迅速整合资源,向受灾地区派驻了数万名部队帮助抢险救灾,允许信息自由流动,而官方媒体也在不间断地公布此次地震的死亡和失踪人数。

企业顾问公司Vermillion合伙人Edward Radcliffe表示,令投资者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政府此次的开明反应,而不是地震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害。

“过去几日的灾难让投资者感受到的,除了悲剧之外,还有相对积极的印象,即政府对地震灾害的迅速反应,及其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

艰难的学习

中国对这次地震灾害的处理,不仅仅是打破了本国的纪录。缅甸对近期热带风暴的迟缓反应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凸显了不透明性可能带来的信任缺失。

长期在中国运营企业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顾问Ian Stones表示,最近几年他发现中国政府在透明度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在试图掩盖非典疫情造成国际形象受损后。

“那次教训让他们明白不能那样处理事情,”Stones说,“掩盖只会降低政府诚信。”

中国在吸引外来投资者方面拥有大量优势——低成本劳动力、牢固的供应链和相对较好的基础建设。

去年中国吸引到的非金融性海外直接投资额为748亿美元,较2006年上升了14%。在今年的头四个月,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额较上年同期飙升逾59%,已达350亿美元。

根据四川省政府数据,该省去年的海外直接投资超过20亿美元,而2006这个数字是14.7亿美元,2005年只有10亿美元。

三思而后行

包括英特尔(INTC.O)和Lafarge (LAFP.PA)在内的海外公司已经在四川省会成都进行大量投资。

不过,分析师们表示,继今年雪灾造成运输阻塞和电力供应不足后,此次地震可能会让一些有意从富庶的沿海地区移至内陆的企业三思而后行。

北京Global Insight的大中华经理William Hess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可能会对内陆地区相对脆弱的基础设施进行更为审慎的考量。

“尽管地震属于异常事件,但依然有可能出现其他影响物流和运输等环节的干扰,而这些环节显然对制造企业极为重要,”Hess说。

不过,他同时承认这些地区将继续吸引更多资金。

Stones则表示,这次地震灾难也可能带来好的方面:现在当地可能会更加重视建筑的质量了。“随着建筑标准和质量的提高,这些地区无疑具有投资机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