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闻另类读法
例如,经济学界曾经就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些好,还是尽可能的高速增长产生过争论,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推导和论证,而多数老百姓却对于那些枯燥的理论感到云山雾罩,后来,厉以宁先生对于这个问题发表了看法: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太快也不好,太慢也不好,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太快了容易刹不住车,出事故,太慢了又会骑不稳会摔跤。这就是著名的“自行车理论”。同一个经济学问题,相信用自行车的比喻来说明,比众多经济学研究人士采用模型推导方法更容易被理解。
在《看懂股市新闻》中,作者同样对专业术语采取了另类解读,把一些股市术语进行了表达方式的转换,让受众更容易理解。与此同时,实例的运用又让刚刚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印证,比先学理论后在实践中检验更有效率。
例如对上证指数产生的介绍,作者不拘泥于公式的数学解释,而是用几个简单的例子告诉你指数代表着什么,它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对于羊群效应,作者拿大家熟知的“超女”做比喻:“对待大盘的态度,如同你去有奖竞猜哪一个超女会成为最后一轮决赛的冠军,虽然你个人很欣赏张靓颖,但也应该正视客观现实(更多人的选择),而选择李宇春”。
量子物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同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对于该理论做了哲学性的解释。他认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
如果把这个原理换到股市中,把股票看做是一个个微观观测体的话,对于它的股价的预测也是符合“测不准原理”的,因为在我们通过某一项或者几项标准对它进行预测时,影响它的其他因素却一直在不断变化之中,股价的表现与我们设定的一些基本判断标准之间(如20倍市盈率与应该对应的股价、量与价的对应关系、超买与卖出、超卖与买入等)并没有因果性的关系,因此对于股价的变化我们也总是感觉“测不准”。
为了尽可能地对股价的走势有一个好的判断,就需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和它相关的多种因素的变化。那么,影响股市和股价的变化因素有多少呢?那些经典教材告诉我们,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人的心理的;有基本面的、技术面的、也有消息面的,因此要对一家公司的股价走势有着比较准确的判断,最好是把以上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并加以把握。
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关键词的方式,把影响股价表现的主要因素以及市场上出现的新的因素做了归类和整理。与同类书籍相比,作者并没有选择面面俱到,选择的关键词都是目前影响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如果读者能够对于这些核心因素有着深入的理解,对于股价变化的判断至少不会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对于中国股市,笔者既不是基本派,也不是技术派,更不是消息派,而是一直推崇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到具体的股价趋势分析中去,而阅读中,似乎感觉作者也是在将读者向这样一个方向引导。
- 国资法草案起草专家:国资委将做“干净出资人 | 2008-05-26
- 交易习惯成致命原因 法兴细解内地投资客“窝轮劫” | 2008-05-26
- 人民币中间价22日再创新高 | 2008-05-26
- 地震唤起保险意识 长城保险灾区新增保单 | 2008-05-26
- 美银、建行密议股权事 | 200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