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狩猎华尔街

  
作者:李武
发布日期:2008-09-26
投资者报(记者李武) “狩猎”开始了,目标华尔街。

从一条默默无闻的泥泞小街到左右世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走过了300多年的伟大历程。然而,在2008年9月刚刚过去的堪称狂乱的两周内,华尔街那些曾经显赫一时、所向披靡的巨头,从雷曼到高盛,均在顷刻之间沦为猎物。

瞄准华尔街的,不仅有中国的金融资本,来自日本、新加坡、中东、欧洲的狩猎者,也开始张弓搭箭。

美国急需“中国钱”

这个时候,风雨飘摇的华尔街,仍在争先恐后地出售自己,那些置身其中的金融机构,唯恐错过了猎手的拥抱。原因很简单,这些尚在水深火热中的巨头,正急切需要资金渡过难关。

由于找不到买主,雷曼兄弟倒下了。心有余悸的美林,在雷曼兄弟大厦将倾的惊恐之下,48小时内将自己迅速作价50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银行。

而岌岌可危的大摩和高盛,为了能够获得向美联储请求注资的资格,也放弃了作为最后两家独立投行存活下去的努力,转向传统的商业银行,甘愿将自己置于更多的监管之下。

面对深不见底的次贷黑洞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飓风,美国政府也在作最后的努力。9月19日,布什抛出一个充满争议的7000 亿美元救市大策,并敦促日、德、英等 G7 国家也制定类似的金融拯救计划。但令布什失望的是,除了美国,G7 的其他国家并不买账,到目前为止还未就此作出任何承诺。

此种背景下,胡锦涛应布什之邀的中美元首通话,尤显意味深长。9月22日上午,布什在电话里向胡锦涛介绍了美国经济金融形势近况,表示美国政府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稳定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胡锦涛则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迅速见效,并表示“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

透过这些外交辞令,一个重要信息被凸显出来:在G7国家分歧救市的情况下,面临灭顶之灾的华尔街转而求救中国,试图从中国这里获得资金支持,以满足华尔街的庞大需求。

对于流动性已明显不足的美国,在救市问题上又把自己逼入了两难境地。要救市,美国政府就要更多地选择发债,而发债又势必投放基础货币创造新的美元,进而推高通货膨胀。更糟糕的是,这还可能使刚刚走强的美元再次回到弱势轨道,甚至可能因贬值而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美元危机。

此种情况下,来自中国的资金,不但可以使美国获得喘息,挽华尔街于既倒,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稳住美元的走势,进而有助于抚平华尔街的遍体创伤。

而作为全世界流动性最富有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具备这个能力。除了全球第一的1.8万亿美元外储之外,到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达45 万亿元。有专家计算,由此产生的流动性,几乎相当于中国去年一年的GDP总额。

如此无与伦比的流动性,正是美国所急需。但中国能否如美国之愿,不但取决于双方的利益诉求能否达成一致,可能还将受制于中国国内经济情势的发展。

全球资本狩猎华尔街

在机会主义者看来,此时出手华尔街,相当的有利可图。这不但可以推进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而且还可以在美国金融机构饥不择食之际布局华尔街,以平时更小的代价进入美国金融体系,将中美更紧地绑在一起。

对于急于出海的中国金融资本,看上去这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复旦大学的陈杰副教授认为,美国一直在防范中国资本,为此设置了种种障碍,但这次,美国恐怕不得不低下头颅。

但即便如此,竞争还是异常激烈。在外界盛传大摩与中投、中信谈判出售股份的时候,日本银行突然发动了攻势。

9月22日 ,就在布什与胡锦涛通话的当天,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集团——三菱 UFJ 金融集团宣布,将收购大摩20% 的股份。

同样是这一天,日本市值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野村控股,也通过拍卖成功购得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旗下的亚洲业务。次日,野村控股又旋即与雷曼兄弟达成基本协议,将全面接管雷曼兄弟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业务。

《华尔街日报》以“日本人又回来了”为题,报道了这两笔交易,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为从亚洲到中东等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带来了投资良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外储已超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列全球第二。

据透露,在日本表示收购之前,大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曾求救于中国,但双方未能就一些条件达成共识,加上对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审批的担忧,终至交易未果。

这些显然不是事情的全部。个中内情,或许只有少数几个当事人才能真正知晓。但肯定的是,在华尔街血肉横飞之际,是日本金融资本的旋风般卷入,大摩才得以喘息,并最终中止了与中投、新加坡淡马锡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的接洽。

而更为凶猛的猎手,从中东的阿布扎比到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这场危机降临之际,却突然神秘失踪了,在公开的媒体上,几乎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而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基金高调进军华尔街的情形,一度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栗不已。

这些来自石油美元和贸易顺差的主权财富基金,曾像逛超市般疯狂买入西方国家的各类资产,并在西方资本市场引起严重不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估计,主权财富基金总额在1.5万亿到2.5万亿美元之间,它们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为何?这些去年还对华尔街充满浓厚兴趣的基金,在华尔街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是因为来不及反应?还是暂时潜伏另有图谋?抑或是看到了更为可怕的风险?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美国金融机构不再具有吸引力之后,这些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群体,早已挥别险象环生的华尔街,转向了房地产、电信、可再生能源、物流和服务等新的领域。

而来自华尔街的猜测则认为,是次金融危机,可能就和这些突然沉默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关,甚至有人怀疑,做空华尔街的主力,多半就来自这些行事诡秘的吞金巨兽。

微妙的中国因素

当美国人将目光从这些神秘莫测的主权财富基金移开,转向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时,它的一言一行,已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能牵动华尔街的神经。

在外界看来,值此华尔街水深火热之际,是做历史上“光荣孤立”的英国?还是学习大萧条时代“中立”的美利坚?抑或扮演当下华尔街最为勇敢的救助者?中国的立场并不十分清晰,究竟该如何做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反对救助的一派提出,由于目前还无法看清美国次贷的巨大黑洞,深不可测的华尔街充满了凶险,此时绝对不能向美国直接输出流动性,无论是增持美国主权债券,还是收购其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否则很可能引火烧身。何况,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表现是如此的拙劣。更何况,美国自己玩火出事,凭什么要中国来买单?

最要命的是,次贷危机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到目前还是未知之数。9月23日,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发表演讲称,次贷危机仍未见底,而且我们看到的危机还只是在货币领域,下一步将向实体经济转移。

赞成者则认为,次贷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中国应积极入股美国金融机构。纵观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低端制造业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中国的生产能力,仍然需要欧美在内的全球市场来消化。而中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外储,其安全同样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华尔街。

当然,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还远不止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中美的紧密联系已今非昔比,部分领域甚至到了俱荣俱损的地步:抑制全球性通胀、缓解全球性衰退、维持美元稳定,不但符合各自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双方的携手共进。

“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灾难,大概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政府才能力挽狂澜。”9月22日,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撰文如是呼吁。

在哈罗德?詹姆斯看来,在金融危机蔓延的当下,“中国就是上世纪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在1931年的那次金融崩盘中,精疲力竭的老牌超级大国英国已经无暇他顾,而美国则在当时聚集了世界大量的储备,但最后,它还是在一片争议声中选择了“中立”,其理由是:把钱送给欧洲肯定有去无回;难道不是欧洲打了一场世界大战才导致金融危机吗?而且从经济上来说,拯救欧洲短期内毫无回报可言。

理性地看,对于目前的中国,确实面临着美国在1931年艰难抉择时的相同情形:形势依旧扑朔迷离,投资可能有去无回,而且,救与不救的争议,理由都是如此充分,逻辑也是如此雷同。

不同的是,上次需要拯救的是欧洲,而这次轮到了华尔街。当然,决定危机命运前途的一只关键之手,也从美国转到了中国。

在此背景下,多看少动、审慎投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随着危机的蔓延,中国金融资本的一举一动,不但事关华尔街的命运沉浮,可能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大局,当然也有可能因为不慎伤及自身。更何况,目前世界金融棋局的复杂程度,也远非1931年可以比拟。

或许,只有高瞻远瞩和具有战略气魄的人,才能精准拿捏:在面临无限诱惑又充满巨大风险的当口,中国金融资本该不该进驻华尔街、又在何时进驻才最为合适?狩猎华尔街

李武

23

2008-9-29

投资者报(记者李武) “狩猎”开始了,目标华尔街。

从一条默默无闻的泥泞小街到左右世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走过了300多年的伟大历程。然而,在2008年9月刚刚过去的堪称狂乱的两周内,华尔街那些曾经显赫一时、所向披靡的巨头,从雷曼到高盛,均在顷刻之间沦为猎物。

瞄准华尔街的,不仅有中国的金融资本,来自日本、新加坡、中东、欧洲的狩猎者,也开始张弓搭箭。

美国急需“中国钱”

这个时候,风雨飘摇的华尔街,仍在争先恐后地出售自己,那些置身其中的金融机构,唯恐错过了猎手的拥抱。原因很简单,这些尚在水深火热中的巨头,正急切需要资金渡过难关。

由于找不到买主,雷曼兄弟倒下了。心有余悸的美林,在雷曼兄弟大厦将倾的惊恐之下,48小时内将自己迅速作价50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银行。

而岌岌可危的大摩和高盛,为了能够获得向美联储请求注资的资格,也放弃了作为最后两家独立投行存活下去的努力,转向传统的商业银行,甘愿将自己置于更多的监管之下。

面对深不见底的次贷黑洞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飓风,美国政府也在作最后的努力。9月19日,布什抛出一个充满争议的7000 亿美元救市大策,并敦促日、德、英等 G7 国家也制定类似的金融拯救计划。但令布什失望的是,除了美国,G7 的其他国家并不买账,到目前为止还未就此作出任何承诺。

此种背景下,胡锦涛应布什之邀的中美元首通话,尤显意味深长。9月22日上午,布什在电话里向胡锦涛介绍了美国经济金融形势近况,表示美国政府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稳定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胡锦涛则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迅速见效,并表示“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

透过这些外交辞令,一个重要信息被凸显出来:在G7国家分歧救市的情况下,面临灭顶之灾的华尔街转而求救中国,试图从中国这里获得资金支持,以满足华尔街的庞大需求。

对于流动性已明显不足的美国,在救市问题上又把自己逼入了两难境地。要救市,美国政府就要更多地选择发债,而发债又势必投放基础货币创造新的美元,进而推高通货膨胀。更糟糕的是,这还可能使刚刚走强的美元再次回到弱势轨道,甚至可能因贬值而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美元危机。

此种情况下,来自中国的资金,不但可以使美国获得喘息,挽华尔街于既倒,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稳住美元的走势,进而有助于抚平华尔街的遍体创伤。

而作为全世界流动性最富有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具备这个能力。除了全球第一的1.8万亿美元外储之外,到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达45 万亿元。有专家计算,由此产生的流动性,几乎相当于中国去年一年的GDP总额。

如此无与伦比的流动性,正是美国所急需。但中国能否如美国之愿,不但取决于双方的利益诉求能否达成一致,可能还将受制于中国国内经济情势的发展。

全球资本狩猎华尔街

在机会主义者看来,此时出手华尔街,相当的有利可图。这不但可以推进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而且还可以在美国金融机构饥不择食之际布局华尔街,以平时更小的代价进入美国金融体系,将中美更紧地绑在一起。

对于急于出海的中国金融资本,看上去这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复旦大学的陈杰副教授认为,美国一直在防范中国资本,为此设置了种种障碍,但这次,美国恐怕不得不低下头颅。

但即便如此,竞争还是异常激烈。在外界盛传大摩与中投、中信谈判出售股份的时候,日本银行突然发动了攻势。

9月22日 ,就在布什与胡锦涛通话的当天,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集团——三菱 UFJ 金融集团宣布,将收购大摩20% 的股份。

同样是这一天,日本市值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野村控股,也通过拍卖成功购得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旗下的亚洲业务。次日,野村控股又旋即与雷曼兄弟达成基本协议,将全面接管雷曼兄弟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业务。

《华尔街日报》以“日本人又回来了”为题,报道了这两笔交易,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为从亚洲到中东等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带来了投资良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外储已超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列全球第二。

据透露,在日本表示收购之前,大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曾求救于中国,但双方未能就一些条件达成共识,加上对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审批的担忧,终至交易未果。

这些显然不是事情的全部。个中内情,或许只有少数几个当事人才能真正知晓。但肯定的是,在华尔街血肉横飞之际,是日本金融资本的旋风般卷入,大摩才得以喘息,并最终中止了与中投、新加坡淡马锡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的接洽。

而更为凶猛的猎手,从中东的阿布扎比到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这场危机降临之际,却突然神秘失踪了,在公开的媒体上,几乎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而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基金高调进军华尔街的情形,一度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栗不已。

这些来自石油美元和贸易顺差的主权财富基金,曾像逛超市般疯狂买入西方国家的各类资产,并在西方资本市场引起严重不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估计,主权财富基金总额在1.5万亿到2.5万亿美元之间,它们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为何?这些去年还对华尔街充满浓厚兴趣的基金,在华尔街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是因为来不及反应?还是暂时潜伏另有图谋?抑或是看到了更为可怕的风险?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美国金融机构不再具有吸引力之后,这些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群体,早已挥别险象环生的华尔街,转向了房地产、电信、可再生能源、物流和服务等新的领域。

而来自华尔街的猜测则认为,是次金融危机,可能就和这些突然沉默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关,甚至有人怀疑,做空华尔街的主力,多半就来自这些行事诡秘的吞金巨兽。

微妙的中国因素

当美国人将目光从这些神秘莫测的主权财富基金移开,转向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时,它的一言一行,已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能牵动华尔街的神经。

在外界看来,值此华尔街水深火热之际,是做历史上“光荣孤立”的英国?还是学习大萧条时代“中立”的美利坚?抑或扮演当下华尔街最为勇敢的救助者?中国的立场并不十分清晰,究竟该如何做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反对救助的一派提出,由于目前还无法看清美国次贷的巨大黑洞,深不可测的华尔街充满了凶险,此时绝对不能向美国直接输出流动性,无论是增持美国主权债券,还是收购其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否则很可能引火烧身。何况,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表现是如此的拙劣。更何况,美国自己玩火出事,凭什么要中国来买单?

最要命的是,次贷危机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到目前还是未知之数。9月23日,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发表演讲称,次贷危机仍未见底,而且我们看到的危机还只是在货币领域,下一步将向实体经济转移。

赞成者则认为,次贷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中国应积极入股美国金融机构。纵观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低端制造业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中国的生产能力,仍然需要欧美在内的全球市场来消化。而中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外储,其安全同样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华尔街。

当然,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还远不止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中美的紧密联系已今非昔比,部分领域甚至到了俱荣俱损的地步:抑制全球性通胀、缓解全球性衰退、维持美元稳定,不但符合各自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双方的携手共进。

“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灾难,大概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政府才能力挽狂澜。”9月22日,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撰文如是呼吁。

在哈罗德?詹姆斯看来,在金融危机蔓延的当下,“中国就是上世纪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在1931年的那次金融崩盘中,精疲力竭的老牌超级大国英国已经无暇他顾,而美国则在当时聚集了世界大量的储备,但最后,它还是在一片争议声中选择了“中立”,其理由是:把钱送给欧洲肯定有去无回;难道不是欧洲打了一场世界大战才导致金融危机吗?而且从经济上来说,拯救欧洲短期内毫无回报可言。

理性地看,对于目前的中国,确实面临着美国在1931年艰难抉择时的相同情形:形势依旧扑朔迷离,投资可能有去无回,而且,救与不救的争议,理由都是如此充分,逻辑也是如此雷同。

不同的是,上次需要拯救的是欧洲,而这次轮到了华尔街。当然,决定危机命运前途的一只关键之手,也从美国转到了中国。

在此背景下,多看少动、审慎投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随着危机的蔓延,中国金融资本的一举一动,不但事关华尔街的命运沉浮,可能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大局,当然也有可能因为不慎伤及自身。更何况,目前世界金融棋局的复杂程度,也远非1931年可以比拟。

或许,只有高瞻远瞩和具有战略气魄的人,才能精准拿捏:在面临无限诱惑又充满巨大风险的当口,中国金融资本该不该进驻华尔街、又在何时进驻才最为合适?狩猎华尔街

李武

23

2008-9-29

投资者报(记者李武) “狩猎”开始了,目标华尔街。

从一条默默无闻的泥泞小街到左右世界的金融帝国,华尔街走过了300多年的伟大历程。然而,在2008年9月刚刚过去的堪称狂乱的两周内,华尔街那些曾经显赫一时、所向披靡的巨头,从雷曼到高盛,均在顷刻之间沦为猎物。

瞄准华尔街的,不仅有中国的金融资本,来自日本、新加坡、中东、欧洲的狩猎者,也开始张弓搭箭。

美国急需“中国钱”

这个时候,风雨飘摇的华尔街,仍在争先恐后地出售自己,那些置身其中的金融机构,唯恐错过了猎手的拥抱。原因很简单,这些尚在水深火热中的巨头,正急切需要资金渡过难关。

由于找不到买主,雷曼兄弟倒下了。心有余悸的美林,在雷曼兄弟大厦将倾的惊恐之下,48小时内将自己迅速作价50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银行。

而岌岌可危的大摩和高盛,为了能够获得向美联储请求注资的资格,也放弃了作为最后两家独立投行存活下去的努力,转向传统的商业银行,甘愿将自己置于更多的监管之下。

面对深不见底的次贷黑洞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飓风,美国政府也在作最后的努力。9月19日,布什抛出一个充满争议的7000 亿美元救市大策,并敦促日、德、英等 G7 国家也制定类似的金融拯救计划。但令布什失望的是,除了美国,G7 的其他国家并不买账,到目前为止还未就此作出任何承诺。

此种背景下,胡锦涛应布什之邀的中美元首通话,尤显意味深长。9月22日上午,布什在电话里向胡锦涛介绍了美国经济金融形势近况,表示美国政府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稳定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胡锦涛则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迅速见效,并表示“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

透过这些外交辞令,一个重要信息被凸显出来:在G7国家分歧救市的情况下,面临灭顶之灾的华尔街转而求救中国,试图从中国这里获得资金支持,以满足华尔街的庞大需求。

对于流动性已明显不足的美国,在救市问题上又把自己逼入了两难境地。要救市,美国政府就要更多地选择发债,而发债又势必投放基础货币创造新的美元,进而推高通货膨胀。更糟糕的是,这还可能使刚刚走强的美元再次回到弱势轨道,甚至可能因贬值而引发世界范围内的美元危机。

此种情况下,来自中国的资金,不但可以使美国获得喘息,挽华尔街于既倒,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稳住美元的走势,进而有助于抚平华尔街的遍体创伤。

而作为全世界流动性最富有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具备这个能力。除了全球第一的1.8万亿美元外储之外,到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已达45 万亿元。有专家计算,由此产生的流动性,几乎相当于中国去年一年的GDP总额。

如此无与伦比的流动性,正是美国所急需。但中国能否如美国之愿,不但取决于双方的利益诉求能否达成一致,可能还将受制于中国国内经济情势的发展。

全球资本狩猎华尔街

在机会主义者看来,此时出手华尔街,相当的有利可图。这不但可以推进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而且还可以在美国金融机构饥不择食之际布局华尔街,以平时更小的代价进入美国金融体系,将中美更紧地绑在一起。

对于急于出海的中国金融资本,看上去这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复旦大学的陈杰副教授认为,美国一直在防范中国资本,为此设置了种种障碍,但这次,美国恐怕不得不低下头颅。

但即便如此,竞争还是异常激烈。在外界盛传大摩与中投、中信谈判出售股份的时候,日本银行突然发动了攻势。

9月22日 ,就在布什与胡锦涛通话的当天,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集团——三菱 UFJ 金融集团宣布,将收购大摩20% 的股份。

同样是这一天,日本市值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野村控股,也通过拍卖成功购得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旗下的亚洲业务。次日,野村控股又旋即与雷曼兄弟达成基本协议,将全面接管雷曼兄弟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业务。

《华尔街日报》以“日本人又回来了”为题,报道了这两笔交易,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为从亚洲到中东等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带来了投资良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外储已超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位列全球第二。

据透露,在日本表示收购之前,大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曾求救于中国,但双方未能就一些条件达成共识,加上对中国和美国监管机构审批的担忧,终至交易未果。

这些显然不是事情的全部。个中内情,或许只有少数几个当事人才能真正知晓。但肯定的是,在华尔街血肉横飞之际,是日本金融资本的旋风般卷入,大摩才得以喘息,并最终中止了与中投、新加坡淡马锡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的接洽。

而更为凶猛的猎手,从中东的阿布扎比到俄罗斯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这场危机降临之际,却突然神秘失踪了,在公开的媒体上,几乎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而在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些基金高调进军华尔街的情形,一度让整个西方世界颤栗不已。

这些来自石油美元和贸易顺差的主权财富基金,曾像逛超市般疯狂买入西方国家的各类资产,并在西方资本市场引起严重不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估计,主权财富基金总额在1.5万亿到2.5万亿美元之间,它们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发展速度惊人。

为何?这些去年还对华尔街充满浓厚兴趣的基金,在华尔街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沉默:是因为来不及反应?还是暂时潜伏另有图谋?抑或是看到了更为可怕的风险?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美国金融机构不再具有吸引力之后,这些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群体,早已挥别险象环生的华尔街,转向了房地产、电信、可再生能源、物流和服务等新的领域。

而来自华尔街的猜测则认为,是次金融危机,可能就和这些突然沉默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关,甚至有人怀疑,做空华尔街的主力,多半就来自这些行事诡秘的吞金巨兽。

微妙的中国因素

当美国人将目光从这些神秘莫测的主权财富基金移开,转向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中国时,它的一言一行,已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能牵动华尔街的神经。

在外界看来,值此华尔街水深火热之际,是做历史上“光荣孤立”的英国?还是学习大萧条时代“中立”的美利坚?抑或扮演当下华尔街最为勇敢的救助者?中国的立场并不十分清晰,究竟该如何做也存在激烈的争论。

反对救助的一派提出,由于目前还无法看清美国次贷的巨大黑洞,深不可测的华尔街充满了凶险,此时绝对不能向美国直接输出流动性,无论是增持美国主权债券,还是收购其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否则很可能引火烧身。何况,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表现是如此的拙劣。更何况,美国自己玩火出事,凭什么要中国来买单?

最要命的是,次贷危机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到目前还是未知之数。9月23日,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发表演讲称,次贷危机仍未见底,而且我们看到的危机还只是在货币领域,下一步将向实体经济转移。

赞成者则认为,次贷危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中国应积极入股美国金融机构。纵观当前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低端制造业占有绝对的优势,未来中国的生产能力,仍然需要欧美在内的全球市场来消化。而中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外储,其安全同样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华尔街。

当然,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还远不止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中美的紧密联系已今非昔比,部分领域甚至到了俱荣俱损的地步:抑制全球性通胀、缓解全球性衰退、维持美元稳定,不但符合各自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双方的携手共进。

“规模如此巨大的金融灾难,大概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政府才能力挽狂澜。”9月22日,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撰文如是呼吁。

在哈罗德?詹姆斯看来,在金融危机蔓延的当下,“中国就是上世纪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在1931年的那次金融崩盘中,精疲力竭的老牌超级大国英国已经无暇他顾,而美国则在当时聚集了世界大量的储备,但最后,它还是在一片争议声中选择了“中立”,其理由是:把钱送给欧洲肯定有去无回;难道不是欧洲打了一场世界大战才导致金融危机吗?而且从经济上来说,拯救欧洲短期内毫无回报可言。

理性地看,对于目前的中国,确实面临着美国在1931年艰难抉择时的相同情形:形势依旧扑朔迷离,投资可能有去无回,而且,救与不救的争议,理由都是如此充分,逻辑也是如此雷同。

不同的是,上次需要拯救的是欧洲,而这次轮到了华尔街。当然,决定危机命运前途的一只关键之手,也从美国转到了中国。

在此背景下,多看少动、审慎投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随着危机的蔓延,中国金融资本的一举一动,不但事关华尔街的命运沉浮,可能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大局,当然也有可能因为不慎伤及自身。更何况,目前世界金融棋局的复杂程度,也远非1931年可以比拟。

或许,只有高瞻远瞩和具有战略气魄的人,才能精准拿捏:在面临无限诱惑又充满巨大风险的当口,中国金融资本该不该进驻华尔街、又在何时进驻才最为合适?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