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医改暖风 基金57亿重仓医药股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在通胀高企、物价上涨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的销售并未受到影响,相反得益于医改的逐步推行,医药行业成为机构眼中安全系数高的金股。今年上半年,虽然基金一直在大幅减仓,但有数据表明在头6个月的时间里,基金在医药股上砸出了57亿。
基金57亿重仓医药股
Topview数据显示,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净买入医药板块35.19亿元,二季度净买入22亿元,基金上半年总计流入医药行业57.19亿元。而仅在5月初到7月15日,机构持仓比例由16.93%增加至18.83%。
2008年一季度,基金对医药股的态度为整体小幅减持,个股重点增持。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医药流通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3.29%,而基金一季度持有医药股占基金股票市值的3.49%,呈“超配”状态。在一季度,基金重仓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大的是国药股份、恒瑞医药和双鹭药业。从上市公司被基金持有家数来看,位列前三的依次为恒瑞医药、华兰生物和东阿阿胶。
在4月23日至5月13日短短13个交易日中,医药板块指数从1821.99点飙升到2479.26,涨幅为36.1%,个股涨幅普遍逾50%。在此期间,基金席位净买入量居前3位的医药股分别是S哈药、华北制药和通化东宝,三者在统计区间内的涨幅分别为60.47%、64.15%、68.95%。以基金净买入第一的S哈药为例,4月23日S哈药以7.64元开盘,随后受买盘推动与大盘回暖影响,当日以接近涨停价的8.01元收盘。接下来的12个交易日,S哈药令人不可思议的出现了12连阳,股价也被迅速被拉高,5月13日收于当日涨停价12.26元,其间涨幅高达60.47%。龙虎榜上,净买入前10个席位中有9个来自基金。
政策掩护下净利润加速分化
今年1―5月医药制造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26.6%,累计利润总额260亿元,同比增长43.6%,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居十二大工业行业的第三位。虽然经过两年高速增长,医药行业净利润增长放缓。但是,多数分析师仍然表示,医药行业处于景气度较好阶段的整体走势不会改变,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40%,该行业能够跑赢大市。
医药行业的持续景气也得益于该行业相对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在国家计划医疗体制改革阶段,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医疗保障覆盖面也得到扩宽,这对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产生了积极影响。据齐鲁证券统计,截至7月8日,34家医药上市公司公布中期业绩预告,24家预增公司中,预增幅度200%以上的公司有5家,预增100%~200%的有7家,预增30%~100%的公司11家;而化学原料药的代表者新和成和浙江医药预增幅度最大,中报预增幅度分别为12111%和3947%。
在行业整体持续景气的时候,行业内部利润加速分化。据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化学原料药5年来首次超过中成药,成为全行业利润的第二大来源。有专家称,化学制剂类是医改受益最大的行业,化学原料药提价优势形成投资机会,而中成药行业毛利率降低,生物制品毛利率较高。从数据来看,1-5月化学原料药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23%,位居各子行业之首;同期中成药行业和中药饮片行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5%和26.93%,增速较2007年同期明显放缓。
34倍PE依然过高
虽然销售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但医药行业34倍的动态PE仍然过高。据国信证券统计显示,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医药商业中,2007年静态PE平均值为49倍,2008年和2009年动态PE平均值分别为34倍和28倍,PB值平均为7.41倍。
但是随着大盘的下调,目前医药行业有个股动态PE下探至25倍以下,专家称这将有利于抑制板块整体上行空间,保持较快内生性增长的公司仍可望跑赢大盘。对于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医改的成功与否是一大关键因素,目前整个市场对于医改的期望过高,市场和医药股也仍处于火热的粘着期,基金重仓买入也在情理之中。
- 新医改方案:基本药物制度争议尚存 | 2008-10-15
- 政府救市不彻底 投资者抄底犹豫 | 2008-10-15
- 新联通15日挂牌,网通谢幕 | 2008-10-15
- 布什宣布2500亿美元救市新措施 | 2008-10-15
- 80后富家子选保镖 |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