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石油期货出台的时机选择

订阅
2009-06-06
李晓 张宜生
经济观察报 李晓 张宜生/文 最近,下游企业呼吁石油期货尽快出台的声音越来越高,而官方的表述也让人浮想联翩。上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的公开演讲中都提到了加快推进石油期货在中国上市的可能。

事实上,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的相关企业一直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以至于对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去年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的巨额亏损。航运业绩减少和航油等成本的快速上升固然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但航油套保合约上的巨亏也是让航空公司业绩雪上加霜的元凶。

目前,作为原油系列产品的下游消费大户,其不可能被动承受油料价格波动风险,且国内市场尚无相关工具或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出海套保成为其目前惟一的方法,但这种方式的优劣尚值得商榷。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为了让用油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趋势,不再单方面跟从于国际走势而被动行事,国内尽早推出石油期货无疑可以真正打开连通国际市场的这扇窗。

势在必行

在国内现有的供油体系中,所有航空企业用油几乎都要从中国航空油料集团进货。现有体制下,国内航空企业只能被动承担航空油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因国内缺乏直接的套保品种,航空公司的用油成本大幅攀升而转道海外市场保值,即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事实上,企业尤其是众多的下游企业,面对日益渐进的巨额亏损和可能出现的破产威胁,被迫去一个自己并不十分熟悉的市场、去使用极不熟悉却又十分复杂的工具出海保值,这本身就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东航和国航2008年爆出的天量亏损也是如此。作为消费商,两大航空公司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也是国际上航空公司的一贯做法。只是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冲击下,航空公司因在国内缺乏直接的套保产品的情况下,“被迫”出海保值。又选择了他们不熟悉的、缺少系统性和关联性透明度的工具,再加上缺少足够的人才,最终遭受了沉重打击。

供应商和消费商在参与原油及相关产品的买卖过程中,通过期货市场确定价格并构造签署长期稳定的合同,进而各自通过期货市场锁定风险至关重要。这方面还需要有专门机构和人才以及能为企业和投资者所熟悉的规则和市场,这当然也包括投资者所熟悉的语言文字和法律规则等。

国内企业出海遭受的巨额损失固然有流程和机制上的问题,但我们如果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无论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从国内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和国内企业投资者相关企业的内在需求都需要一个直接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和保值工具。

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与全球经济发生了难以分割的紧密关系,已经与世界各经济体相互依赖、难以分割。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成长和规避大的系统性风险上考虑,采取积极的政策和策略尽快推出我们的石油期货品种势在必行。

借鉴有色与农产品期货之路

其实,国内有色金属和农产品两个传统行业早已率先跟上了国际化的脚步,两个行业在期货领域的应用皆有较为成功与成熟的经验。

首先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其也曾出现过诸如“株冶事件”等巨亏事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发展到今天,有色金属行业已经步入市场化的进程。面对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色金属上下游企业与国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铜铝锌)共同成长。

有色行业曾经是最封闭的行业,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当市场放开,尤其是出现供过于求时,绝大部分企业难以适应,有些无所适从。在引进期货交易机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企业最终逐渐适应了市场并能很好地控制风险。

从1992年我国金属期货诞生至今,国内有色金属期货已有17年历史。随着品种不断丰富和交易功能的完善,有色金属上下游行业已与期货市场密不可分,现今中国有色金属市场上,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即使是贸易商,大约百分之九十五甚至更高都能通过良好地运用期货这一工具执行合同。

与此同时,中国的有色金属企业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的同时,还逐步掌握了国际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特别是金属铜,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已完全具备了国际化水准。

再以农业为例,大宗商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大豆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种。

在国内没有推出大豆系列期货之前,我国大豆种植业十分落后,基本处于高度分散的、比较原始的小农经济的形态,种子品种多、质量差、产量低。当时,国家还曾一度采取行政的手法,推广良种种植,但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直到农产品期货的推出,由于有了期货交易的远期价格导向和交割标准的示范效应,经过一段过程,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土地渐渐集中并开始形成规模,高品质的种子得到推广并获得高产,这些变化直接促成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这种产业链的发展将促使大豆种植业的产业化高度集中,极大增进商品品牌的竞争力,使大豆种植业生产企业逐渐强大。大豆种植业工业化的集中生产方式是美国用了几百年才达到的境界,而我们只用十几年就实现了,其中期货市场功不可没。所以期货市场对行业发展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无论是有色金属期货,还是农产品期货,都已稳步发展了十几年,都已经走上了市场化、国际化道路,行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同时企业也与新生的市场一起成长,和国际市场接轨,这种企业和市场一起捆绑成长的方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好的行业发展模式。

石油行业同样需要一种发展模式来解决市场化、国际化的问题。同时它的大宗能源的战略地位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也需要采取后发展模式。因此,现在是推出石油期货的最好时机。由此,推出石油期货不应该仅仅是等待,而是越早推出越好。当然,推出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完善。

需要国际化作价机制

2009年2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国内十大行业振兴计划中,石化行业具体方案的第一条即包括“保持石化产业平稳运行。……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即已经为石油的作价方式引题。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历史天价后,呈现急跌和调整走势,给市场相关行业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与国内价格脱节,加上国内半封闭的市场,导致上游企业在价格起落之间无法获得市场化收益,而下游用户群体也因被动接受价格而蒙受损失。

面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巨头为主导的上游企业,和以民航、运输、汽车和农用车为主的广大的下游企业,上下游的利益分配需要国家进行储备调剂,即使谈补贴,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这样既透明又有说服力,既权威又易于执行,为供需双方建立能够执行的长期合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国内推出石油期货,引入市场化的作价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得价格更加透明、交易更加公平。

既然上下游势力有很大的悬殊,有色如是、农业如是,石油也如是。我们的建议是通过推出国内相应品种,与国际市场互动,先形成影子市场,企业和市场一起捆绑这样行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而后比照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运行经验逐步完善。

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特别是民航企业,他们更熟悉国内环境、国内法规、交易规则和人员调配等等,而对于国际市场尤其是国际期货市场甚至期权及其复杂的衍生品很陌生。

1993年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创办时,曾开设过石油期货,但1996年因种种原因被暂停。这也使当下航空公司及原油相关下游企业在国内进行套期保值的需要搁浅。但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立的石油期货研究小组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动向。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适时推出石油期货是最佳选择。

(作者均为期货界资深从业者)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