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要经历“去杠杆化”的阵痛过程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万晓晓 “纠正为活跃金融交易而过度放大杠杆率,才是防止今后出现金融危机的治本之策,尽管这要经历一个‘去杠杆化’的阵痛过程。”10月18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改革开放30年暨孙冶方诞辰百年纪念经济理论研讨会”上,对于美国金融危机提出自己的看法。
吴晓灵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经济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结构失衡,全民高负债经营,政府负债,居民负债;危机的金融根源是商业银行违背了可偿还性原则发放按揭贷款,货币必须根据商品交易的多少来创造,过多创造货币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投资银行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风险的原则,创造了过于复杂的衍生产品,使人看不到风险的真实所在;监管当局失职,没有对金融产品的杠杆率进行必要的限制。
“这一切都在经济结构失衡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吴晓灵说。
同时,她也认为,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要坚持“穿透性”原则,让客户看到基础产品;同时限制衍生产品的杠杆率并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
吴晓灵指出,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必然之路,但推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信用衍生产品也要强调资本约束以防止道德风险。对此,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结合我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信用特征,在坚持集团综合法人分业的模式下,依据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原则,探索纯金融控股模式或事业制控股公司模式。第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
10月18日,在上海召开的“改革开放30年暨孙冶方诞辰百年纪念经济理论研讨会”上。吴晓灵、许宪春、马钦荣、张卓元、刘吉等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学者200余人与会,关注了当前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提出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不能完全自由化,对外金融开放和投资更是要谨慎。
相关文章
more
- 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挂牌成立 | 2008-10-24
- 德国工业银行要求高管返还奖金 | 2008-10-24
- 降低系统风险要量财力而行 | 2008-10-24
- 降低系统风险要量财力而行 | 2008-10-24
- 它们也在逐鹿全球 | 2008-10-24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