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1-22
朱熹妍 贺文
订阅

乳企集体突击央视招标 谁都想先站起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朱熹妍 贺文 刚刚在三季报巨亏的乳企们没有在招标举牌时手软,一场营销酣战已经先于市场的复苏提前揭幕。

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中,刚刚哭呈“万言书”的蒙牛,在招标会上中标2亿;圣元中标2.24亿元,为8家奶企之最;飞鹤、三元、伊利中标也均在1亿元以上。

对于乳企来说,谁都愿意先站起来,去收拾自己或别人丧失的“大好河山”。圣元营销总监吴为桥说:“市场明显存在机会,这个危机同样也是巨大的商机,因为受到影响的品牌占的市场份额十分可观。”

抄底

如果有人要撰写中国奶业史,他必须很复杂地解释“三聚氰胺”这个名词,并描述它所带来的影响。当它一度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后,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几近绝境,但它同样也让乳品品牌重新回到相同起跑线上,虽然这条起跑线甚至比原点倒退。

在一些后来者眼中,这反而成为巨大机会——他们正好可以招揽消费者,重建信任。对于乳业企业,业内人士说:“一季度是生死存亡之季。”

圣元国际可谓最舍得为此花钱的乳企。这次招标会上,他们共花费2.24亿元,购买的资源中,明年一季度投放就高达1.5亿,这相当于圣元2008年在央视投放总额。

跟圣元的“豪放”不一样,飞鹤乳业、三元的进入则别有深意,这两家公司曾被认为是“三聚氰胺”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9月15日,圣元因在首次公布的检出三聚氰胺奶粉批次名单中 “榜上有名”导致股价一日跌去50%,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飞鹤乳业却逆市暴涨30%。唯一的原因是,旗下奶粉没有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飞鹤乳业的广告预算也从9月份开始上调。据央视市场调研CTR调查显示,从2008年9月10日到10月31日,飞鹤品牌在央视的广告花费较去年同期有4倍以上的增长,从600多万元激增到3100万元。

飞鹤乳业的高层曾表示,公司正计划斥资数十亿元在5年内再建10个超大型牧场,选址北纬47度这一世界优质奶源带上。扩大产能,是对更大市场追求的结果,这一野心同样能解释这次的“豪放”竞标。

三元也破天荒地来到央视招标现场,并一口气花掉了1.3亿。三元高层在招标现场对媒体表示,“就算不收购,我们也会来”。

三元集团相关负责人称,2009年三元集团要加大全国市场的拓展力度,目前,三元在北京与北京以外的市场比重相当,在加大全国市场拓展后,后者的份额将有一定提升。从宣传策略上,三元初期选择将会主要打品牌,后期主推新上市产品。

刚刚被曝收购三鹿已定的三元,不仅收获了原三鹿7家配套齐全的工厂产能,还因此获得三鹿全国范围内健全的销售渠道。接下来,市场是否认可,成为决定这次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一位奶企负责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危机过后能够多拿10%的市场份额,那么所有的损失都可以弥补。”这也许可以揭示奶企再掀广告大战的心理。

曾经大户

当央视 “御用”拍卖师郁静瑜将“一亿八千一百万”这个价钱重复了近10遍后,蒙牛代表手中的“106”号牌始终也没有再举起来,随着一声清脆的落槌声,“黄金剧场”上半年的广告时段又一次被纳爱斯斩获。与去年相同,蒙牛再次在此项争夺中失意。

据靠近蒙牛本次招标活动的人透露,在“黄金剧场”的争夺中,蒙牛原本的预算也就1.3亿。这是去年纳爱斯中标该项的价格。

跟纳爱斯和同行相比,蒙牛今年对央视招标的预算显得更为审慎。最终,蒙牛中标2亿左右,相比去年未见明显上升。

另一位大户——伊利的举动就更显反差。很多观看直播的人都在寻找这位“大户”的身影。

伊利最终中标1.2亿。而就在去年的招标会上,伊利集团投放金额约3.74亿元,并拿下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贴片广告的“第一位置”。为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4个15秒广告,伊利付出了2008万元的高价,约合33.5万元/秒,创下中国单条广告价格的最高纪录。

伊利方面对此解释为: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这同时也是其对蒙牛放弃与纳爱斯在“黄金剧场”争夺战中厮杀的评价。

伊利在给本报的回复中说:三聚氰胺事件给每个中国乳企都带来了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目前,不仅伊利,整个乳业市场都正在逐渐走上正轨。因此,伊利将会继续正常的市场活动。

有接近伊利人士透露,伊利2009年的市场营销投入将少于2008年,因为奥运营销的缘故,2008年是这几年中伊利市场营销投入最大的一年,2009年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不过,TNSWorldpanel中国公司最近访问了1600个城市消费者并了解他们对本土乳制品品牌的反应,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乳业巨头如蒙牛和伊利能够在这次危机中恢复显示出更大的信心,而对较小的乳业品牌的信心相对较低。二、三级城市的消费者对本土乳业巨头可以在这场危机中恢复的信心比一级城市消费者大的多。

TNSWorldpanel中国公司总经理虞坚说,对大量的本土品牌来说,危机也代表了商机,他们应该尽快把握机会,维持其在液体奶和酸奶领域的市场地位。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加快推动高端产品的营销,并通过危机公关,强调可靠的奶源和生产工艺,重拾消费者信心。“如果他们能向消费者证明他们在努力从这场危机中恢复,他们将可以成功夺回丢失的市场份额。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