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资追捧港股 境外投资已悄然放宽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5月,H股飙涨17%,创下35年升幅新高。一向稳健投资、偏保守的保险资金亦被“俘虏”。
获监管层批准,近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再)与招商银行签署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投资托管协议》和《保险资金境外委托投资及托管三方备忘录》。
中再将以不超过等值3.5亿美元的自有外汇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H股或红筹股投资。
“现在,监管层收到不少保险公司要求放宽境外投资额度的申请。但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境外投资的比例就已经悄然放宽。”6月3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
无论是新来的、还是已获境外投资资格的,包括徘徊在资质门外的非中字头股份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均窥探着港股“钱景”。有资质的希望额度放宽,没资质的期许市场准入。
18888的诱惑
6月1日,在技术性跟风买盘的推动下,香港恒生指数再次大涨3.95%,收市于“18888”的吉利点位。
一位中再相关负责人称,“港股潜藏的风险令人担忧;尽管看好港股后市,但并不急于投资。”
“公司现在做好准备了,待条件成熟时,可随时‘出手’。”中再人士说。
但在流动性推动下,像中再一般谨慎的保险资金也许并不多见。多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本报,在恒指18888点位上的H股,其估值水平总体上低于A股,仍具投资价值。
提及加仓与否,一家国有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18888点还有上涨空间,只是苦于目前几乎“无弹药”了。
“我们的境外投资额度已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就布局进仓了;而且收益颇丰。”该人士笑言。
泰康资产人士称,H股的“诱惑”很美妙,只是其投资额度不大,参与H股的规模较小。其颇有些坐失良机之意。而某中小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则表示,正在期待获得QDII资格以及相应额度,参与投资H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持有最高境外投资比例 (上年末总资产的15%)上限的中国平安在港市不仅 “投资”而且还将“融资”。
6月3日,中国平安2008年年度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授予董事会一般授权,以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过公司已发行H股20%的新增H股在内的议案。
中国平安共有25.59亿流通H股,即其将发行不超过5.12亿H股,募资约290亿港元。
中国人寿也是H股受益者。5月15日接盘27.68亿股建设银行至今,中国人寿集团及旗下公司已获益达26.6亿港元。
一位人保资产人士直言,H估值水平低,风险较低些。但另一方面,港币与美元挂钩,倘若再折算人民币,会有汇率风险。因此,其建议买估值水平远远低于A股与内地稀有的投资品种;其风险平衡点控制在H股的套利空间能抵消汇率风险与投资成本。
正如在京华山一国际 (香港)有限公司H股分析员夏平看来,H股估值明显比A股低,但也并不便宜;如果挑选到好品质,仍有获利机会。
但一位中金公司人士表示了担心,由流动性拉起来的行情,或者说由热钱流入导致的上涨,并不可持续,热钱可随时撤离,风险很大。因此,不适合以稳健投资著称的保险资金。
窗口指导:境外投资比例悄然放宽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递交了调高境外投资比例的申请。
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表示,港市行情如此之好应该及时把握,因此保监会也应顺势考虑放宽境外投资额度。
就此,一位保监会资金运用部投资处人士告诉本报,目前并无险资新政,境外投资执行的仍是2007年7月颁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第2号)。
该文明确委托人 (保险资金)可用自有外汇资金、用人民币购买的外汇资金及上述资金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投资境外,但总额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
据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境外投资额度最高的是中国平安为15%,其他同类公司一般只有5%的额度。
保监会人士就此并未正面答复,只表示目前情况已有所变化,并非如此。
其实,在该2号文中,还提及投资形式或者投资品种的具体管理办法由保监会另行制定。
而直至今年4月7日,保监会以通知的形式发布了 《关于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的通知》(保监发〔2009〕42号),该文指出投资香港市场发行人为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国际公认信用评级机构评定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同一期单品种无担保债券的份额,不得超过该期单品种发行额的5%,且余额不得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1%。
“尽管通知规定的是可投资香港债券品种,但某种意义上,也等于是放宽了境外投资比例。”知情人士称,“因为,既然划定了境外投资新增品种,等于要给予相应的外汇额度。”
一位外管局人士说,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额度并没有新的变化。
原来,“保险资金在购汇总额上并未超过总资产的15%,所以外管局感觉不到。”知情人士说。
有意思的是,该人士透露,保监发42号文颁布后不久,保监会还专门召集有关保险公司负责人开会,进行有关境外投资的窗口指导;曾暗示境外投资比例已经悄然放宽,不妨及时抓住此波港股上涨行情。
如果保险资金先知先觉的话,在4月中旬用自有外汇或购汇大举建仓,那应是挣得盆满钵盈。
若从3月9日11345低点处计算,港股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急升6826点,点位升幅超过60%。
“这是一把‘双刃剑’。”对外经贸大学徐高林教授认为。他说,香港可谓保险资金出海练兵的“桥头堡”,况且有许多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对险资而言,有估值优势;但如果“功夫”不到家,就会面临汇率、投资环境等诸多风险。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说,纵观险资历年表现,以国寿为例:熊市跑赢指数,牛市跑输指数;投资风格稳健,长期跑赢指数。符合保险公司“追求绝对回报,注重风险控制”的本色。

- · 证监会拟放宽证券营业部设立资格条件 | 2009-10-29
- · 宝龙官司缠身“内房股”赴港破发 | 2009-10-23
- · 千亿险资将入楼市 或改楼市投资格局 | 2009-10-21
- · 沪指守3000点未果 港股高开创年度最高点 | 2009-10-15
- · 外管局提高境外机构投资上限 缩短本金锁定期 | 200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