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保华 生死攸关的深国商(000056.SZ),在危机关头选择了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信托”)提供的13亿元高息贷款。在深国商的计划中,希望以此作为缓解,待拿到手中核心资产——晶岛项目的房地产证及再融资后,还清高息贷款以求转危为安。但业内称,此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另一方面,在被信托业人士看做脆弱的担保,对于渤海信托而言,是什么吸引其敢于冒高风险进行贷款?一座连接晶岛项目和渤海信托的同系公司海航置业“深圳根据地”的天桥在一个月前已经悄然架起,暗度陈仓的故事会否在此上演?
一厢情愿?
7月21日,深国商公告称,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旗下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融发公司”)向渤海信托贷款13亿并提供担保的议案。目前,深国商持有融发公司60%股份。
深国商董秘曹剑表示,公司将尽快在两个月内取得房地产证,争取6-8个月后开业,然后通过抵押再融资,从银行贷款来偿还13亿信托资金。
但是,这似乎更像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
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提出上述疑问,深国商总经理唐大庆在股东会上表示,不能保证就一定能成。
建行深圳分行的对公业务人士告诉本报,地产行业正处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中,从银行贷款超过十亿,审批很严格。尤其是深国商这样谜团重重、股东关系莫测的公司,即使能获得批准,尽职调查肯定就要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作为深国商第四大股东深圳茂业商厦有限公司(下称“茂业”)来说,是等着晶岛项目成为烂尾楼,还是冒着有可能被他人猎取的风险,其选择了前者而对这笔13亿贷款投了反对票,不过因为拿不出更好的方案而没有得到其他小股东的支持。
本报了解到,在7月20日的深国商股东大会上,茂业由该公司一副总带队,包括投资者关系部共三名代表,当深国商宣读完贷款用途后提出股东先投票再发表意见,茂业代表立即举手明确表示反对,并列出了四条反对理由,包括晶岛项目造价成本太高、3亿担保贷款资金没有弄清楚、13亿高利贷如何还债、银行是否愿意贷款等问题。
深国商在公告中也坦承,公司和项目发展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如这次贷款不能成功,公司将陷入短期债务危机,经营资产也将陷入被查封拍卖当中,公司获得融资将更加艰难,可能陷入瘫痪中。
13亿“高利贷”迷局
渤海信托的注册资本约为7.96亿,自1982年成立以来,目前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约为130亿元。上述占信托资产规模约10%的贷款,对于渤海信托而言显然是一笔高风险的业务,渤海信托对此项贷款收取年15%的利率。
平安信托一位人士称,他们公司一般不会对深国商这样的高风险企业做贷款,“一般的贷款额是抵押物价值的50%,年利率是8%-10%,15%的利率相当于高利贷了。”
1 | 2 |
- 现在面对的不是人口红利而是高利贷 2010-06-27
- 弃守本岛“大饼” 海航置业北上玄机 2010-06-04
- 香港佳兆携手海南最大地主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 2010-03-01
- 重庆三百亿涉黑高利贷 疑部分从国资流出 2009-09-01
- 茅于轼:高利贷的合理性应得到肯定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