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应对量化宽松政策需汇率制度更透明
王燕青
2010-11-12 16:0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燕青 11月1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第六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表示,从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何应对量化宽松的环境应该成为下一届金融政策制定的重要线索。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保持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乃至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刚刚公布的CPI同比上涨4.4%的数据明显高出市场预期。巴曙松认为,“金砖四国”中除中国之外的另三个国家的CPI早已达到5%,甚至10%的高度。“大量的流动性在美国找不到投资机会,必然大量流向发展中的经济体,这些新兴经济体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兑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这对出口是很大的冲击;第二,干预市场,导致大量货币投放本国,造成较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 

而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只要失业率还居高不下,产能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美国会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利率的政策环境,保持量化宽松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巴曙松认为,首先应该考虑出台加强跨境投资性资本的管制政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资本管制,适度的加息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包括对外汇贷款、境外资金的流入。” 

他认为,为了应对量化宽松的环境,央行的票据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成为一个常态性的操作。而他同时指出,最近一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于银行效益的影响是非常轻微的”。“因为在我们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是1.7,提高0.5个百分点无非就是把准备金从超额准备金的账户转移到法定准备金账户而已。只要我们超额准备金率高于1%或者更高一些的水平,最先采取的对冲工具就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在目前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巴曙松认为,应实行更市场化更透明的汇率制度来稳定市场的升值预期。他进一步指出,量化宽松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适度升值有助于抑制这个水平,同时也是升值压力加大、资本流入冲击下的主动选择。“适度温和的汇率调整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们实行的汇率制度是参考一揽子货币,是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对于下一步如何应对量化宽松的环境,巴曙松说,“尽管我们今年兑美元升值了2%-3%的幅度,但实际上,因为美元兑其它货币大幅走软,使得人民币对于其它货币走软”,因此,“应该淡化兑美元的关联强度,逐步转向更加清晰可预期的一揽子货币的升值,这样一个小幅温和的升值。”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