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朱长虹原任职机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与中国外储的投资方向颇为一致。Pimco也由于收益率大幅下跌,该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有“债券天王”之称的比尔·格罗斯于7月份减持了美国政府相关债券,同时加大了新兴市场债券投资比重。只不过,朱长虹所在的投资团队 “抢先一步”,于5、6月份减持,而且将新兴市场债券悉数收纳囊中。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房贷证券部门主管吴向阳评论,朱长虹的加盟无疑有助于提高外管局整体投资业绩,令外储投资水平创新高。而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评价,“无论是从投资时点与品种,还是近期投资风格看,外储投资水平明显有所提升。相信华尔街精英人士的加盟起到了正向作用。”
外储运营谋略
该接近储备司人士透露,近期外管局发生的变化是,此前一些在外管局负责外汇交易的人,积累经验后曾跳槽至国际投行工作,但挣够一定的高工资后,当国家有需要,而他们也有意识服务于国家,于是再度回国;其次,储备司本身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从投资操作研究到尽可能与市场接近的薪酬体系等,都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按照外管局的说法,外储投资采取国务院、人民银行、外汇局三级决策授权;但其最新的变化是,在按照投资基准经营的同时,允许经营人员主观能动性,对基准进行适度偏离,从而捕捉市场机会,在既定风险之下,创造超出基准的收益。该模式既借鉴了国际经验,也具有自身特色。
目前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投资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类、机构类、公司类等多种金融产品。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不同货币、不同资产类别之间此消彼长、互补平衡的效果明显。而今年来外汇储备一系列投资操作,更凸显了“保值增值”原则。
“从操作层面看,外储投资技术上比较到位,显示了某种战略安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认为。他解释,如近期进行的各种结构布局,尽管没有公布投资组合,但无论是从国别,还是投资品种,乃至债券期限看,都呈现多元多趋势。
由于目前央行外汇储备会计处理标准用的是历史成本法,未采取国际通用的现值法,其投资损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会计反映。也因此,今年来外储投资的盈亏数据也无从得知。但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央行也正在着手研究外储会计新规则,有可能是走一条介于 “历史成本法与现值法”之间的计量方式。
上述储备司接近人士称,某种意义上,外储投资的变化影射了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目前是先从局部做起,比如,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外储投资中,引进国际人才、薪酬市场化趋势等。”
11月25日,外管局最新国际收支数据显示,三季度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073亿美元,达到26483亿美元。堪称中国国家首席投资官的朱长虹,重任在肩。
- 1200亿美元区域外汇储备库启动 中日韩争当“主任” 2010-11-17
- 格林斯潘:G20应该提议为外汇储备设立上限 2010-11-11
- 外管局重磅出击狙击热钱 2010-11-10
- 外储激增 外管局更担心“冷钱” 2010-11-06
- “热钱” 严打 外管局首批通报6家银行外汇违规 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