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上海不仅仅要看GDP
张云
2010-12-14 10:4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云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哪些优势需要挖掘、哪些难点需要突破、需要哪些政策支持?近日,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论坛上海站与一百余位国内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的总编共同探讨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难点。

起点

屠光绍用“全新的起点”来形容国家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在总体目标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和‘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这表明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并非漫无边际,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置,即必须反映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变化进程,屠光绍说。

但是这项工作也急不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稳当推进,对于过去一年的工作,屠光绍认为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谈及这项工作他做了如下评价,一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个目标和战略首先是一个国家战略,所以国务院才在去年4月份通过国务院文件的方式,把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战略目标的原则、路径以及具体的要求,在文件中都进行了具体的体现。

第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不能完全就是政府的事,关键要靠市场的主体,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各个市场主体无论是从市场组织(包括交易所等等、银行、证券保险)还是其他一些市场管理机构,发挥了市场主体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们所做的努力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地方在配合国家战略、营造更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从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建立更好的基础方面,上海市政府也作了一系列的努力。比如说在国务院文件发布之后,上海第一个出台了地方的法规,主要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定的一些法规。同时上海市政府各个部门加快协调,也在为金融机构,市场主体以及其他方面营造环境和配套政策方面也出台了措施,这方面我们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难点

屠光绍表示,上海的结构转型和调整不能不涉及到GDP的问题,最近这几年上海GDP增速开始放缓,这两年已经到了10%以下,对于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来讲不能说没有一点震动,但是在震动之余,更多的考虑是不光要看GDP的数据,更多的要看GDP里面包含着什么内容。所以,上海没有GDP是不行的,但是只看GDP也是万万不能的,一定要看GDP里面包含的内容。

回顾历史,上海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在八十年代,上海经历了一轮痛苦的改革,换来上海后来新的发展。例如在八十年代,很多家庭都用过上海生产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照相机,很多家庭都因拥有上海的产品而感到高兴,甚至拿出去炫耀。现在这些产品都看不到了,这些产业的消失伴随着经济发展数字受到影响。另外,很多的产业面临着转型。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在宣告转型是非常痛苦的,也是烦恼的,但是不转型会有更大的痛苦、更多的烦恼。转型成功之后,才能够体会到转型所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

屠光绍说,上海这一次的转型,对上海来讲更多的是挑战。只要是转型肯定是伴随着痛苦和烦恼,这些都是挑战,这一次转型,上海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比如现代服务业,首先它要承受一般的转型带来的共同问题,现代服务业还会带来新的挑战,即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既伴随着转型自身的痛苦,转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体制问题,服务业涉及到管制、体制、法制,这种制度体制的制约,比过去一般产业的转型制约要更重。

“我们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要只看GDP,我们有转型成功的决心,但是要看到挑战,服务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面临体制的因素。所以希望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在体制机制,在各个方面能够有所突破,这是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迎接和经受这个考验的机遇”。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