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资管公司急盼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陈旭
2011-04-15 11:0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旭 本周一,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最新QFII名录显示,台湾地区的宝来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意大利的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成为了最新两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至此,QFII总数已达109家。

“法规,法规,还是法规。”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亚洲)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张伟说。今年3月底,富兰克林邓普顿发布了一份《环球投资者情绪调查》,该项调查的受访者人数为13076人,来自12个国家,年龄在18岁至64岁之间。张伟表示,就非本地投资选择中,54%的香港受访者表示,中国A股市场为首选。同样看多内地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人士不胜枚举,例如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

拥有60年历史的富兰克林邓普顿,自1980年时就开始投资中国。自2004年9月获得QFII资格后,同年的11月,富兰克林邓普顿即和国海证券合资成立了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对中国的经济也非常有信心。”张伟表示。2007年初,在中国人寿A股上市后,由其和富兰克林邓普顿合资成立的中国人寿富兰克林正式浮出水面,该公司负责打理中国人寿的非人民币资产,据悉,中投的部分资产,也委托该公司打理。在投资管理经验和理念的支持、风险控制方法及流程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上,富兰克林邓普顿提供了大量支持。

但实际上,中国内地越来越大的理财产品市场蛋糕,没有人不想分一杯羹。虽然法规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信托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在基金公司中不得超过49%,但为了获得主导权,外资资管机构还是在努力尝试新途径。拥有近700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富兰克林邓普顿亦不例外。

“虽然我们看好中国市场,但是我们的QFII额度远远不够用。”张伟告诉记者,他们注意到了富达基金、摩根大通等外资机构在国内申请信托牌照的事情,“我们还在研究他们的动作,但是法规不允许或者是灰色地带的东西,我们不会触碰。” 而摩根大通相关人士则对记者的问题选择了不回答。

据理柏统计,QFII A股基金2009年全年平均业绩涨幅为77.86%,领先国内股票基金,QFII 被动型基金2009年平均业绩涨幅为85.33%,相对领先。丰厚的收益让外资机构对A股市场兴趣大增。相对于公司在台湾市场8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目前的QFII额度,在张伟口中是“根本不够用。”这在外资机构中,似乎是普遍观点。单家上限10亿美元,总额度300亿美元,已批额度197.2亿美元,即便如此,iShare A50中国仍被反复爆炒。2010年7月23日,iShare A50中国价格超过其实际资产净值13.5%,当时一位外资机构高管告诉记者,他们知道该产品溢价过高,但是由于QFII额度不足,只能把该产品当做A股替代品。

“我们希望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士,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和投资工具提供给投资者。”张伟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