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中国应监控楼市及股票价格的变化
经济观察网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近日表示,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应只监控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上升,还应关注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及股票价格的变化。
随着国内资产价格猛涨、通货膨胀指标纷纷上扬、货币供应量持续膨胀以及贸易顺差急速增长,上述评论凸现出中国政府在防止经济发展过热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樊纲表示,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而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并避免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波动。
樊纲指出,物价变动、资产价格、经济增长以及投资增长等诸多因素都需要关注,它们都处在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内。
樊纲表示,举例说明,近期中国股市的持续上扬已令流动资金过剩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时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过度投资还可能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大幅波动。
中国股市基准上证综合指数自年初至4月30日已累计上涨44%,而该指数去年全年的累计涨幅已超过100%。与此同时,3月份中国CPI上升3.3%,高于政府制定的全年升幅不超过3%的控制目标;而在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1%,高于预期。
在大量的海外投资涌入及贸易顺差不断膨胀的推动下,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1.2万亿美元(2006年年末为1.07万亿美元),犹如为流动资金本已泛滥的中国银行系统火上浇油。
为了让经济发展降温,中国央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七次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存款准备率的第七次上调将自5月15日起生效。在过去一年内,中国央行还三次上调银行的基准贷款利率,并两次上调存款利率。
在被问及中国的外部失衡问题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时,樊纲回答说,尽管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但仍在央行的掌控之中。
他说,当前央行仍有能力处理流动性问题,国内经济还未出现危机或增长过热,而通货膨胀率依旧相对较低。
樊纲表示,经济改革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央行为吸收流动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的上升。
他说,问题是,如果(大量的资金流入及流动性泛滥的)情况持续发展,央行是否还能继续依靠生产力提高和吸收流动资金来防止通货膨胀率的快速上升。
樊纲表示,全球失衡并非是由人民币汇率被低估造成的,但他补充说,中国需要让人民币适当升值,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向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
樊纲说,从长远来看,经济快速增长且通货膨胀率较低则必须经历汇率升值的过程;提早小幅度的调整汇率政策,让汇率逐步升值,风险要小得多,不稳定因素也会更少;这种做法胜过长期维持汇率不变,并放任问题恶化以致于最后被迫让汇率大幅度突然升值。
- 中国人的传统财富观特别唯材质论 | 2008-05-28
- 马未都:我也说说投资股票 | 2008-05-28
- 中国第二代富翁更需要什么 | 2008-05-27
- 金钱:美国地产价格预测 | 2008-05-27
- 美银增持建行60亿股H股,减持是下一步? | 200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