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主力齐抄底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从今年年初的5262点调整至今,上证综指下跌约46.74%,A股市盈率水平也随之下降至23.51倍。专家认为随着市场调整,A股估值水平已大幅回落,投资价值重新显现。从数据上来看,基金、产业资本、保险资金、QFII和散户的投资热情有所复苏,在2800点左右都开始进场抄底。
基金回应政策做多
自从沪指跌破3000点后,监管层一直希望基金能够扛起托市的重任,和监管层的厚望相比,一直在摇摆的基金表现虽不如人意,但却一直是领先做多的主力。指南针赢富深度数据显示,6月23日,基金在沪市买入26.477亿元,卖出24.361亿元,净买入为2.117亿元。表面看,基金投入资金不多,不过对比上周五,却有天壤之别,那一天基金净卖出达6.782亿元。
基金布局33个行业,其中证券保险板块净买入1.53亿元,其余还有11个行业净买入金额大于0.3亿元,主要是家用电器、贵重金属、西药、机场港口、银行、通信及服务、造纸业、农林种子、房地产开发租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等。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地产两大板块进入基金增仓行列,再对照指南针深度数据来看,上周基金一直在增持银行股。基金的动作在第二天立刻发挥效力,为大盘反弹建功。
看好A股 大股东自救
从以往的经验看,包括公司管理层、大股东在内的内部资本开始对股票感兴趣,一般而言表明股价已经被内部人士认为是低估的;而作为产业资本的内部资本,其选择购买自家股票,而不是从事实业投资,这说明金融资本的价值已经获得产业资本的认同。近日浙大网新公告称,大股东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6月19日在二级市场共计购入1800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2.21%的公司股份。大众公用和大众交通两家“大众系”公司双双公告称,公司高管分别在6月17、18日以个人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流通股票。大众公用9名经营管理人员共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53.42万股流通股票,大众交通6位高管共从二级市场增持公司41.3万股。而B股和H股市场则更是频频出现对内部资本的关注。中集集团第二股东在今年年初开始增持公司B股股份;本月中旬,丽珠集团公司宣布回购丽珠B股。H股市场上的内部资本回购行为就更加多了,在今年1月份和3月份,包括联想、合和、理文造纸、恒隆地产、国浩等多家公司股票都被内部资本回购。
与此同时,产业资本难持股市稳定的信心也开始显现。6月17日,三一重工,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三一重工副总裁、三一重工董秘赵想章宣读了三一重工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承诺函:对6月17日解禁上市流通的三一集团所持518126188股三一重工股份,自6月19日起自愿继续锁定2年;自6月17日起两年内,若三一重工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低于6月16日收盘价的2倍(即55.76元/股),三一集团承诺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所持有三一重工股份。继三一重工之后,有研硅、黄山旅游、中航精机也公告做出类似承诺。
招商证券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限售股解禁日益成为决定市场估值博弈格局的重要力量,A股市场的估值均衡已经由金融资本决定转变为由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博弈共同决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将难以抵消大小非的减持压力,大小非减持意愿将阶段性的主导市场估值体系。上市公司的“自救”之举,自然得到彷徨多日小股东群体的积极响应。有研硅股的股价在消息发布后两日,股价分别上扬了5.08%和7.72%;黄山旅游更在24日消息公布后以涨停板开盘,至收盘,其股价仍大涨8.24%。
保险联手基金悄然建仓
从6月中旬开始,保险资金便开始做多A股。
对于基金而言,做多的险资是在“雪中送炭”。有消息称,一批保险机构近日开始申购开放式股票基金,保险公司对股票型基金的申赎被视为市场大趋势的重要风向标。除此之外,基金和险资的投资策略在6月也表现得惊人的一致。公开数据显示,从6月13日至6月20日,基金和保险资金在市场上都表现为一致的净买入,其中,基金总净买入资金达到247343万元,保险资金总净买入也达到8659万元。
QFII被深套不畏再抄底
据统计,自4月以来,QFII以3420点以上的平均成本净买入210亿元,而目前上述持仓的浮亏接近600个指数点。
但是Topview数据统计显示,上周QFII席位集体做多。其中,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空翻多,5日内买入15.26亿、卖出7.71亿、净流入7.91亿;而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和瑞银证券营业部则继续看好A股市场,两家营业部5日总计买入11.33亿、卖出6.91亿、净流入4.42亿。最近两个月内,QFII净买入量最多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股上。值得注意的是,QFII在市场暴跌后的上周,对于上述重仓股都有追加净买入的操作。
开户激增六成 散户进场抄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沪深股市新增A股账户26.47万户,较前周的16.18万户激增超六成,而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4731.49万户,占期末A股账户数的40.77%,显示市场投资者心态仍然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在面临罕见的持续大跌时,场外的新增资金惧怕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观望气氛浓厚。而随着股指进入剧烈震荡,多空争夺日趋白热化,预示着市场有望构筑阶段性底部,从而刺激开户数显著增加。
- 戴德梁行:房价已跌无可跌 | 2008-06-23
- 基金60亿危情抄底 | 2008-06-23
- 基金60亿抄底落空,被迫“做多”陷两难 | 2008-06-19
- QFII抄底重握话语权国内基金溃败难寄厚望 | 2008-05-06
- 郑糖呈现“意识流”抄底大军趸入 | 200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