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金融投资 > 股票

股改“后遗症”:吴晓求称细节定成败

  
作者:严钰
发布日期:2008-07-10


吴晓求


网络版专稿 记者 严钰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方向非常正确,但技术细节没有考虑好,有可能断送改革,成功在细节。”在经济观察报和经济观察网联合主办的 “股权分置改革及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高级研讨会上,吴晓求充分肯定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里程碑意义,同时他也指出:“大小非的期限问题和大小非解禁后新的交易制度安排这两个细节将是决定股改成败与否的关键。”

股权分置改革忽略两大细节

会上,吴晓求指出,三年前我国进行股权置改革的时候,忽略掉非常技术化的细节。然而,被忽略了的细节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大小非的期限问题。其次是大小非解禁后新的交易制度安排问题。

吴晓求表示:“首先关注是大小非的期限问题,一般来说,我们法律规定是一年,在这之上可以超过一年,有三年、四年,甚至八年都有。从今年看来,因为市场有一个供求平衡,当时没有系统考虑到市场供求战略平衡,如果考虑供求的战略平衡,这是需要改进的。其次,大小非解禁后新的交易制度安排也还是存在缺陷。我们大小非都是批发式形成的股权,要来零售,这也是一种不平衡,市场难以忍受。”

解决股改“后遗症”需多管齐下

而对于股改遗留下来的居多后遗症,吴晓求指出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弥补。

首先,在大小非减持方面,目前减持速度破坏了战略平衡,使市场处于一种不理性的状态,引起某种恐慌。初步判断,大小非减持可能需要三年,股改真正完成需要五年,到2010年底之后才能消化。到2010年之后,中国市场也许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中国出现问题的80%来自于制度缺陷,一个是股权分置,还有资本市场独特的资金管理制度,本身有很大缺陷。此外新的问题跟市场结构有关。事实上经过三年稳定之后,股权持有者将变成长期的投资者,价格估值机制才会出现。现在只是通过大小非解禁来寻找价格估值的轨道。结构不稳定是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

其次,政策不连续也极大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吴晓求指出:“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所有政策必须是一个系统的目标、总的目标,侧重利益结构,然而出台的政策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例如,央行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的的货币政策,这种说法从一般抽象意义来说没错,但联系中国实际就有问题了。通货膨胀是怎么造成的?是非货币因素造成的,非货币因素造成的通胀,用货币来是解决不了的。即使采取所谓的比较古典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没解决,倒影响了经济增长。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损害资本市场。按道理,这个市场出现如此快速的下跌,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推出紧缩性货币政策。也许第一变量是通胀,可能第二变量就是资本市场,虽然我们还没有把资本市场作为第一变量,也要把它作为第二变量来考虑,反映出我们资本市场是不连续的、不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信心开始混乱,谁都搞不清楚。混乱是目前的一个状态。”

最后吴晓求还指出,要解决股改后遗症,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中国市场一定要开放,要大踏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现在开放变得非常谨慎,千万不能把越南出现的金融危机归结为金融市场的开放。越南最大的问题是政策,比如汇率增长和开放不协调。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