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掀起诉讼“夺域名”风暴
经济观察网讯 受到在美国犹他等州通过诉讼夺回409个相似域名的鼓舞,14日,微软宣布将在欧美提起一系列的诉讼,掀起“夺名”风暴。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微软将在美国对数家公司提起诉讼,称它们注册的商标侵害了其知识产权。同时还计划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提起几项诉讼。但微软并未透露诉讼细节。不仅如此,微软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做法鼓励其他商标所有者提起类似诉讼。
“玉米”抢注域名待价而沽
域名抢注即注册已有商标的域名,或者与这些商标类似的域名,目的是从中渔利。实际上域名遭遇抢注,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像微软这样予以大面积诉讼反击的还是首次。
抢注域名、囤积域名,用以牟利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参与的人或机构被中国互联网界称作“玉米”(“域名迷”的谐音)。像微软这样“树大招风”的公司更成为“玉米”抢注的对象。因为一旦抢注成功,通常可以向这些公司索要高额的“过户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之前警告称,商标所有者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域名抢注者的威胁。该组织透露,去年其处理的互联网域名争议数量上升了25%。
诉讼成“夺名”惟一手段
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来自中国域名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中心负责人表示:“除去受保护的几千个和公益相关的词汇外,无论国内国外,为了保证‘先到先得’的原则,一般不会对抢注人设置任何限制。”
由于在域名发放的源头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除了高价赎买之外,诉讼就成了大企业要回相关域名的惟一手段了。
不过从数据统计来看,诉讼结果令大企业相当鼓舞。200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接到了逾1800宗域名抢注仲裁申请,较2005年增加了1/4。自1999年成立以来,该组织共解决了9400宗案例,其中84%的案件最终将域名判给了原告。
微软是这些诉讼的受益者,去年微软就通过起诉夺回了409个域名。不仅如此,而且获得了总值3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金。
微软显然愿意把这些经验和其他人分享。来自微软互联网安全执行团队的高级律师亚伦·科恩布卢姆表示:“对于全球的知名商标而言,域名抢注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希望引导其他商标所有者,鼓励它们采取诉讼行动。”
- 14名中国律师起诉CNN及辱华主播 要求道歉赔偿 | 2008-04-24
- 用友联合微软发布ERP新品U9 | 2008-04-18
- S*ST天香危局成谜 瑞金医院起诉自救 | 2008-04-15
- 五年内1亿美元订单入华 微软外包生态链初具规模 | 2008-04-11
- 商业周刊:微软拟用迂回策略收购雅虎 | 200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