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电信业“分三国”必由之路?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国电信业重组落定后,原有的电信格局将被改写。然而,重组分拆的执行似乎成为了最大的难题。摆在几大电信运营商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企业职工的分流、网络设备的分离,使用用户的分离等。其中,以拆分后手机用户的分离最受关注。
日前,这一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息称,该部日前研讨了手机用户携号转网问题,手机用户有望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有望很快落地
工信部日前召集运营商、电信专家等就携号转网进行了研讨,研讨方案包括“用户号码不变转3G网络”及“单向本地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它是“号码可携”业务中的关键一种,用户不必换电话号码就可根据自身需要变更运营商。
据透露,携号转网将分阶段进行,第一步是“单向本地转网”,然后逐渐过渡到“双向全国转网”。而在可携号转网前,用户或可以不换号码,就转到同一运营商的3G网络中。“这些方案还在论证过程中,但最终出台肯定不会拖太久。”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携号转网将作为3G牌照发放的配套措施平稳推进。
“本地转网比全国转网技术难度低;而单向带号转网则是防止强势运营商抢夺弱势运营商的客户。”电信研究院资深专家指出,为了降低风险,携号转网会阶段推进。
虽然目前8个城市的国产3G放号以157开头,但工信部人士透露,随着运营商内部携号转网进程的推进,或许不久之后,用户不用变号码就可以享受同一运营商提供的3G服务。如全球通用户,可以保留其138、139的“靓号”,但使用的却是3G网络。“这一方案会比携号转运营商服务来得更快。”
根据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的计划,今年年底前,两家都将实现在同一运营商旗下,所有品牌在同一网络下自由转换资费套餐。
运营商的“双刃剑”?
其实,早在几年前,携号转网就已经在日本等国普及开来。实施号码携带之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可以携带一个号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运营商提供服务,对用户而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过,携号转网对于运营商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工信部此次探讨的方案之一 “单向本地转网”,即本地区的号码可以带号转网,但跨地区不行;运营商A的用户可单方面保留原号码转至运营商B,运营商B的用户转至运营商A时则无法保留原号码。这一方案,主要是从非对称管制的角度,来平衡三家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有专家分析认为,“单向转网”有助于改变“新移动”一家独大的格局,扶持新电信、新联通相对弱小的运营商。
飞象网主编乔楠表示,非对称管制的政策是适用于特定的发展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市场调节手段,非对称管制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随着市场的发展,有可能会自行失效。她表示,就如1994年中国联通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实行的就是非对称管制政策,中国联通的通信资费可以在规定比例内低于中国移动的资费。
电信专家吕廷杰并不认为携号转网就一定会对弱势和新兴运营商有利,他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实施之后,电信行业的竞争态势将更加充分,运营商将完全靠竞争力说话。从国外已经实现携号转网的国家来看,既有小运营商趁机从大运营商手里夺走大量用户的案例,也有主导运营商拉大优势的例子。”
更多的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电信资费不断下调,这样的非对称管制也就名存实亡了。用户可携号转网被认为是电信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电信重组不断深入之后,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的竞争实力也会不断加强,并形成各自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携号转网的全面实施可真正考验出运营商的综合实力。
- 9月联通摹画:仍不确定的将来 | 2008-06-13
- 中国电信将接纳联通3成员工 | 2008-06-12
- 联通C网1100亿估值或偏低 | 2008-06-12
- 电信重组忽略了什么 | 2008-06-11
- 热钱对中国股市的危害不得不防 | 2008-06-10

